Wednesday, February 11, 2015

就《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第二節發言(土地、房屋、交通、環境及保育)

主席,近年的土地供應和房屋政策簡單來說就是『全力搵地,見地起樓』。最近,政府新聞處貫徹這個方針,上載了兩條有關土地供應的宣傳短片。內容充滿網民常用的潮語,但製作粗劣不特止,洗腦式同市民講冇地啦,要有得住就要搵地起樓,結果劣評如潮。市民不禁會諗,呢個政府做嘢係咪但求一時掌聲多於一切?

施政報告裡面提出在九龍東發展「聰明城市」,這是我一直向政府爭取,以一個新發展區作區域性科技基建的試點,可惜,「聰明城市」個名已經惡評如潮,點解唔用正常啲嘅「智能城市」?發展局長上次在事務委員會答應考慮吓,希望他真的會這樣做。

我以前都請教過一些外國發展智能城市的專家,他們的忠告,是不可以只顧科技應用,不可以「離地」,必須照顧使用者的實際需要。當局有心作出嘗試的意願係良好的,但不可以『自作聰明』,但求就手,做緊啲乜都好,加個標籤,好似以前啲人乜都加個i乜、e乜咁,就當做咗。

近期的報導講,九龍東的「聰明城市」試點計劃的三大範疇包括:低碳、綠色社區和易行。這個「易行」計劃改善部份觀塘區的後巷,重鋪路面和改善建築物外牆,並考慮開發手機應用程式,製作「後巷地圖」,讓行人可以更方便地穿梭觀塘區。雖然這只是計劃的一部份,但清理後巷又算什麼智能城市?開發一個程式的用途只局限於這幾條後巷,使用率可想而知,我諗政府有幾聰明都好,整個app 出來都唔會醒得過出面啲app?其實是否又是「自作聰明」?

有在九龍東開公司的朋友同我講,政府不要好似上次搞「起動九龍東」一樣,只係改改名字,觀塘工業區改個名做商貿區便炒高了區內租金,到時真係好心做壞事。現在這個九龍東聰明城市的計劃,橫睇掂睇,都似是將之前「起動九龍東」的「料」,炒埋一碟,改個"in"啲嘅名,咁就當係smart city?

當然試點計劃唔係完全唔可取,但我建議當局最好可以做跨政策局的研究,充分考慮接納負責資訊科技部門的建議,亦要多向業界取經,整體地去發展,而非各自為政,堆砌了事,才可以做到一個較「貼地」、市民遊客用得著的smart city。

其實香港比外國推行智慧城市的條件更加充足,香港雖然地方細,但相對地網絡覆蓋率高,網速亦係世界上數一數二,基建上已經有足夠能力去支撐背後的資訊科技系統。

不過好多時政府推行科技項目的時侯,內部都已經有唔少阻力。部門坐埋傾的時候都有各自的考慮,我以前在立法會都問過有關在街燈柱、路牌等安裝WiFi 路由器的問題。搞咗無十年到八年,到依家都未掂,通訊局話得㗎囉喎,但實情是,唔係路政署話唔得,就係機電署話唔俾。

主席,推行科技政策很視乎當局的取態,要有高層次統籌,也要有懂得科技的對口單位聆聽民間的需要,和與在科技方面活躍的民間倡議者多作交流集思廣益,總好過政府閉門造車。九龍東這個試點做得有成績的話,智慧城市可以推而廣之,在其他舊區重建或者市區更新項目都加入呢啲元素,令全港市民受惠。

所以,我再此重申我之前在事務委員會對發展局長講過,期望智能城市所要包括的要素:第一,統一的新基建,例如,點解唔前瞻些,像韓國的智能城市建立城市廢物處理系統,連垃圾車收垃圾都唔需要;第二,全面開放數據,不論運輸、交通、環境、空氣質素等等,集合全民的智慧去用,創造新的應用,而非下下自己寫app,政府唔會寫得比市民和行業好的;所以,帶到第三點,就是必須重視公私型合作,但可惜上次在事務委員會傾,發展局長好似想都未想過這方面,令我有啲驚,咁就話搞smart city?

主席,仲有一點很重要的。智能城市不是只是一系列給市民用的設施,外國的發展,特別是韓國、新加坡等已經比我們走得快的競爭對手,他們發展智能城市,是為了發展產業,要配合自己的創新科技發展,利用自己發展智能城市的機會,協助本地企業發展智能城市相關產業,出口去其他國家。所以,如果香港的所謂聰明城市,沒有策劃如何推動產業,咁就真係唔聰明,真係笨了。

謹此陳詞,多謝主席。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