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1, 2013

就《加強推動基層醫療發展,改善長者醫療服務》議案發言稿

主席,今日麥美娟議員提出的議案,不但是不少市民切身處地面對嘅問題,更加是長遠影響香港醫療系統以致公共財政的問題。

香港人口老化速度逐漸加快,預期壽命延長加上低出生率,令香港社會撫養比率上升。現時每1000名適齡工作人士支持355名受供養人士,預計到2041年,這個數字將增至每1000人供養712人。市民因為各種原因愈來愈不願意生育,政府雖然在人口政策諮詢建議多種鼓勵生育措施,亦鼓勵市民生育,然而取而代之的是一孩甚至無孩家庭,更加成為主流,家庭供養長者的負擔越來越重。

在這種趨勢之下,預計未來長者醫療和社區照顧服務等的需求只會不斷增加,會對醫療及福利制度構成壓力。香港的公立醫院提供全面、可靠而便宜的服務,市民對公立醫院普遍較有信心,公私營醫療失衡。

但正因如此,公立醫療系統壓力龐大,公立醫院的醫生護士長時間工作,不少長者和長期病患者往往要等一年半載先可以見專科醫生幾分鐘;好啦,終於排得到入醫院做手術,病房就因為病人太多,護士人手唔夠,個個做到冇停手,仲要加床加到出走廊。

已經退休的長者好多都冇固定收入,但健康不比以往,因此佢地係最需要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一群。長者常見的健康問題例如骨科、眼科和內科等的公立醫療輪候時間跟數以月計,例如老人家常見的白內障、青光眼,分分鐘要等幾年先可以去公立醫院做手術。

我知道有不少長者,有糖尿病、心臟病、關節退化、腦退化症等慢性病,他們排唔到政府資助的老人院床位,又不能負擔私營醫療服務的昂貴費用,只能夠排公立醫院,等到頸都長,健康不斷惡化;他們的另一半或者同樣年長的子女因為要照顧長者起居,搞到身心俱疲,自己嘅健康亦變差,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政府於2008年3月所發表的醫療改革諮詢文件中,除研究醫療融資的問題外,亦提出加強基層醫療的建議,加強基層醫護服務跟進市民健康和為其他醫療服務擔當守門員的角色。我認同這個方向,但目前政府提供的長者基層醫療服務尚不足應付未來的人口老化帶來的整體醫療服務需求。

原議案和修正案中提出的多項建議之中,我認為有幾點政府應該優先撥出更多資源:

長者基層醫療方面:

電話預約服務方面的意見,今晚聽了很多,我是IT界,但今次都不會堅持只用科技,張超雄議員和何俊賢議員提出要真人接線對長者真的是很重要。

政府應該增加醫療劵金額和發放數目,並將申請年齡由70歲降至65歲,甚至60歲,令更多長者受惠。

另外,政府可考慮為經過通過入息和資產審查的低收入長期病患者設立醫療劵計劃,使他們都可以得到醫療費用資助,減低經濟有困難人士的經濟負擔。

普通人去私家診所洗牙、補牙要幾百蚊,如果鑲牙或做假牙就更加貴,好多長者都未必能夠負擔。政府應該增加公立牙科診所的資源和人手,並應該為無法負擔牙科專科治療的低收入長者提供資助。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檢查可確保牙齒健康,省卻昂貴的治療費用。我贊成郭家麒議員建議,設立‘長者牙科保健計劃’ 和增加精神服務資源,為長者提供定期檢查和提高護牙知識,因為缺牙會影響老人家咀嚼食物和吸收營養。

長者社區護理方面:

政府以「居家安老為主,院舍照顧作支援」的政策方針規劃服務,鼓勵『居家安老』,但無法入住院舍的老人家好多患有慢性病,行動不便,因此需要社區照顧服務。

但日間護理中心的輪候期漫長,而且服務範圍有限,出入需要接送,政府應增加資源和促進私營外展護理和社區照顧服務。

體弱長者需要長期護理,照顧者壓力大,護理長者需要知識。但政府資助的家居照顧服務名額少而且只包括辦公時間,有不少照顧者想搵人24小時照顧長者一係要排隊入資助院舍,否則不符合資格就要自己搵辦法,例如安排長者入私營老人院,可以負擔的就請外傭照顧。

社會對這類服務有龐大需求,希望政府增加撥款,擴大“社區照顧服務劵”試驗計劃,放寬適用地區和申請資格,發出更多服務券資助營運者和使用者,讓有需要的老人家使用社區服務提供者的服務。

最後,我贊成張超雄議員提出政府應增加醫療服務資助,配合醫管局各聯網檢討資源分配,改善輪候時間長、床位不足、人手短缺等問題。要提供更多基層醫療服務,希望政府增加資源於大學培訓家庭醫學專業的醫護人員,配合基層醫療服務發展,減少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主席,我贊成今日的議案和各項修正案,希望政府增撥資源和檢討目前資源分配,幫助確切有需要的老人家使用公帑資助的醫療和社區護理服務。多謝主席。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