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8, 2013

促人大代表發聲


日前,我以公共專業聯盟名義,聯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向36位港區人大代表發公開信,要求在即將舉行的全國人大,就近來引發的中港矛盾問題提案。信內列出六項我們向內地政府表達的訴求,包括:

一、賦予香港對內地客的簽證簽發權和深圳戶籍居民申請「一年多次」簽注的審批權。

二、停止增加自由行來港城市及限制「一簽多行」來港次數,賦予港府宏觀調控內地訪港客數目的權力。

三、加強執法打擊中港跨境水貨活動,售賣未完稅貨品的「港貨店」的違法行為。

四、提供進口必需品稅務優惠,促進外國貨品銷往內地,紓緩供港貨品的壓力。

五、保證食品安全及打擊假貨,減少對港貨需求,並用市場競爭促進國貨安全和品質的提升。

六、國家旅遊局與港方合作,研究旅客資料互通平台,方便有關當局進行抽查。

我們期待港區人大代表以實際行動為港人發聲!

2013.2.28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Wednesday, February 27, 2013

《2012年電訊(電訊器具)(豁免領牌)(修訂)令》發言稿


2013年2月27日立法會會議
《2012年電訊(電訊器具)(豁免領牌)(修訂)令》
小組委員會
主席莫乃光議員的發言擬稿

主席:

本人謹以《2012年電訊(電訊器具)(豁免領牌)(修訂)令》小組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匯報小組委員會的商議結果。

2. 有關的修訂令旨在修訂主體命令,以撤回對售賣、輸入或輸出在1895至1906.1兆赫頻帶內操作的"個人手提電話系統"(下稱"PHS")器具的豁免領牌安排。該修訂令並為有關設置或維持該等器具,以及管有或使用該等器具現行的豁免領牌安排訂下過渡安排。

3. 小組委員會與政府當局舉行了兩次會議,就該項附屬法例作出討論。委員普遍支持該修訂令,以便當局可重新善用有關頻帶內的頻譜。

4. 小組委員會曾討論就現時在本港使用的PHS器具數目進行的估算。考慮到該等器具的預計使用壽命、2010年市場調查的結果及最新一輪的PHS訊號測量,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下稱"通訊辦")估計目前仍在使用的PHS室內無線電話約有800個,而到2014年年初,仍能運作的該等電話不多於50個。

5. 部分委員建議當局應延續對管有或使用PHS器具的豁免領牌安排,以盡量減少對現有使用者的影響。部分其他委員則建議把在修訂令生效後准許管有或使用該等器具的3年過渡期的安排延長到5至7年。

6. 政府當局認為,延續有關豁免領牌安排的做法並不可取,因為PHS器具產生的無線電訊號或會干擾其他獲發牌的電訊器具以及3G和4G電訊服務基站的訊號。由於無線電頻譜是珍貴的公共資源,延長過渡期的做法也並不可取,因為當局的政策目標是促進以最具效益的方法使用無線電頻譜。

7. 部分委員對通訊辦在豁免領牌的安排隨修訂令生效而撤銷後,就非法管有或使用PHS器具作家居用途所採取的執法行動表示關注。當局向委員保證,任何人士如不知情而干犯有關罪行,通訊辦將不會提出檢控,而只會充公有關器具,這個做法與當局的執法慣例相符。

主席,以下為本人的個人意見:

8. 其實,取消好像PHS這種使用量不多的器具的豁免領牌安排,是不該有什麼爭議的,不過,委員會的議員都表示他們要格外小心,以免在通過條例後才發現政府原來包括了什麼魔鬼裡的細節。行政和立法的互信如果跌到這種地步,雙方但特別是行政主導下主導提案的行政機關,一定要好好反省。

9. 的確,通訊辦在我們首次會議後進一步提供PHS使用量的估計後,和澄清檢控政策後,委員都對取消豁免領牌並無異議。我想在此感謝通訊辦的人員對委員會提供的協助。

10. 不過,我亦想藉這機會表達我對香港對電訊頻譜管理的政策的關注。這次取消PHS器具的豁免領牌安排的最終目的,是取回頻譜作未來分配用於提供IMT即國際流動電訊標準的服務,在我們面對流動數據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下,頻譜的確是我們非常珍貴的資源。

11. 頻譜和流動電訊服務就像我們香港的土地和房屋供應,頻譜和土地就是麵粉,造成流動服務和房屋這些麵包。要解決房屋供應問題,不能只靠那些辣招、雙辣招,始終要靠增加土地供應。流動電訊服務的情形一樣,也是以增加頻譜供應為上策,而非向現在擁有頻譜的營運商打主意,反而對消費者所得的服務質素和穩定性有不良的影響;除了增加頻譜,還要增加頻譜市場的彈性,例如引入頻譜交易制度,據我向電訊商了解,他們都是支持香港引入這種制度的,因為這才是增加有效競爭的上策,而非單求增加營運商的數目。

12. 主席,我再次感謝通訊辦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官員的合作,我謹此陳辭。

李安‧台灣‧奧斯卡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者名單出爐,李安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橫掃11項提名,最終囊括四項奧斯卡獎項。李安導演亦憑本片,擊敗執導《林肯》的另一大熱人選史提芬史匹堡,第二次奪得最佳導演殊榮,再次成為華人之光。

《少年Pi》與早期的3D大片相比,是一齣真正糅合故事和科技的大師級作品。戲中令人驚嘆的華麗特技效果,與原著小說充滿寓意的情節完美融合,產生觸動人心的化學作用,並非側重視覺元素的商業大片可以比擬。這是一套技術與內涵兼備的大作,意味深長,值得觀眾一再細味。

我較在意的還是獲獎報道的小插曲,即是李安大導演的謝辭被內地媒體刪減一事。原來堅守一個中國原則,但到頭來連心目中的國土也是敏感詞,可真令人見笑。不過,說到底消音還是有良好的副作用,令人了解我們真實的國情。

2013.2.27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uesday, February 26, 2013

英提供IT見習職位


香港IT行業近年嚴重缺乏人手,尤其是中小企,大叫救命。我會建議政府重新開設在職訓練資助或增設見習計劃,從而吸引更多人投身IT。今年施政報告亦有提出增加大學與相關職業訓練機構的見習計劃。

最近,由e-skills UK支持(屬英國政府商業及資訊科技界別技術議會的部分)、National Skills Academy for IT(非牟利機構)與BT Group(國際電訊商)及NITP(職業訓練機構)合作,計劃在2013年給中小企及青年提供450個IT新見習職位。他們已於2012年提供了204個見習職位,廣受歡迎及重視。

見習計劃主要由BT確保質素,NITP在其英國十個不同地區的學校推行,內容除了強調「高質的巿場需求工作職能訓練」,他們認為「學員個人發展體驗」及「機構員工支持」亦是重點項目。他們呼籲其他商業機構或僱主參加,希望把計劃推行至更多中小企及地區。

2013.2.26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Monday, February 25, 2013

迎接電子學習的未來


上星期六我參加電子學習聯盟主辦的《教育2.9:電子學習多面睇:探討如何迎接電子學習時代的來臨》研討會,分享者包括資訊科技業者和前綫老師,還有教育局局長等官員,以及教育界和社福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和張國柱。

從局長的開場白可以聽出,他對這方面的政策頗有信心,完全不用講稿就講了20分鐘,希望未來他能帶領局方把香港的電子學習帶進下一個里程。

但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研討會下午部分前綫老師們的分享。其中一位談到,電子學習面對最大的問題是甚麼?是缺乏資源?不是。是學生追不上?當然非也。是老師們自己,因為電子學習不能以一條公式套用於所有情況,老師們的接受和花的心思,才是最重要。

當然,這最大問題其實也是最有希望的地方。我多次參加電子學習聯盟的活動,最令人感動的,還是這群無私而以創意為學生們奮鬥的前綫老師。

2013.2.25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Friday, February 22, 2013

政府應支援電子學習


前日立法會會議上,我就電子教學提出一條口頭質詢,希望政府從龐大的財政盈餘中,撥款支援推廣電子學習。

我建議撥款七億元,包括動用四億元為全港中小學更新無綫網絡設備,提升網速和穩定性,以及在未來三至四年每年斥資三億元,設立「平板電腦電子學習津貼DDS」(Digital Device Subsidy),為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全資或半資津貼購買平板電腦,落實「一童一機」的電子學習實際需要。可惜,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未及即時回應有關訴求。

雖然政府對電子教學採取循序漸進的態度,但不再加快電子教學的推行步伐,恐怕將會追趕不上國際的電子教學趨勢。採用平板電腦的電子學習模式,就是利用無綫網絡連結教師和所有學生,加強兩者之間在課堂內外的交流和互動,有助提升教學質素和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2013.2.22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hursday, February 21, 2013

內地網管趕外企


內地資訊監控素來嚴密,外資企業到中國發展,亦對網絡審查帶來的不便叫苦連天,有部分外企甚至不勝其煩,撤離中國。

在國內,敏感詞之多,網警行動之迅速,早已淪為笑柄。其無差別的攻勢,有殺錯無放過,為的就是箝制人民思想,貫徹共產黨一向的愚民作風。不過,這用來對付自己人的手段,一樣影響到外國人。

有某間外國地產顧問公司位於北京的中國總部,因為有文件以客戶來自的一個瑞典城市—法倫(Falun)來命名,懷疑因此觸動了當局的過濾器,導致客戶每傳送一次文件,公司的網絡便中斷一小時。將文件改名後,網絡中斷的情況才恢復正常。

現今全球化社會,不論經濟活動還是社交活動,均倚靠穩定、快速和安全的互聯網,但中國卻反其道而行,精心打造中國內聯網故步自封。即使中國擁有龐大市場,亦會令外資為之卻步,到頭來,外資只會落戶至亞洲的其他城市。

2013.2.21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Wednesday, February 20, 2013

就湯家驊議員《落實雙普選》議案發言稿


就湯家驊議員《落實雙普選》議案發言稿

主席:

1. 政制自回歸以來一直是香港市民關心的重大政制問題,能夠透過一人一票的公平選舉產生能夠代表香港人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是香港人長期的目標。香港政制演變過程歷時接近三四十年,香港人在這個漫長的路途上跌跌撞撞,對民主政制的追求一代傳一代從未間斷。基本法第45、68條規定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員最終由普選產生。2007年人大常委會決定香港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2020年立法會的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但如此一拖再拖,難道要我們等到2017?

2. 如果人大2007年的決定是一個可信的承諾而不只是一個「可能性」的話,我們已經隱約看見目的地。既然如此,我們不應該在此時停步或原地轉圈,而應該加緊腳步尋求民主而實際上可行的選舉辦法。

3. 特區政府告訴我們民生和經濟是當務之急,政制問題上使出拖字闕,一味嘆慢板。今日湯家驊議員提出的議案正正是提醒政府不要再顧左右而言他。政府一面集中所有精力處理被無限放大的土地和房屋供應『危機』,一面告訴市民我們會有充足時間諮詢和討論幾年後的選舉辦法,是轉移視線。有人認為新一屆特區政府來不及處理民生和經濟問題,議員就提出要盡快處理政改問題,是拖累香港,是別有用心。這完全是陰謀論。香港市民對落實真普選,改變造成很多社會問題的不公平選舉和議會制度極度殷切。從03年七一遊行到2010年整個政改討論,市民的目標都鎖定於盡快由普選產生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

4. 主席你兩星期前接受港台節目《星期五主場》時質疑泛民是否真心希望香港得到真普選,而是希望保留所謂『鬥爭籌碼』;主席,這種籌碼,我想快些全都輸給你呀!你說泛民對真普選的追求只是『得個講字』,問題是政府連講都唔講,梁振英在施政報告致謝動議答問上只答出令人啞然的一句『我地仲有時間』和我們『有決心』爭取2017年普選特首。在1月20日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對幾時討論2016/17選舉辦法的回應同樣是「仲有時間」。

5. 『仲有時間』?這句line-to-take真的不知所謂:啟動政制諮詢的時間由誰決定、如何決定、所需準備工作計劃和進度一概無可奉告,貫徹本屆政府拒絕向市民和議會負責的風格,好像在一個黑盒裏運作,而裡面運作我們不得而知。


6. 單單是立法會如何減少甚至全面取消功能組別,廢除分組點票,以致行政長官選舉的提名門檻、提名委員會組成等都需要很長時間討論和達致共識。加上正式諮詢後還要時間完成政改五步曲,一看便知時間無多。將如此重要的討論掃到地毯底下,是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由有時間拖到冇時間,目的都是拖。

7. 很明顯,大家已經準備就緒去討論未來的選舉辦法,但政府不斷耍太極說『有時間、不用急』,令人不抱任何期望,所以近日連一向以溫和方式爭取普選的學者們都已經失去耐性,提出到關鍵時刻以公民抗命、非暴力、非對抗性的佔領中環的模式,呼籲市民直接參與爭取民主。事情如何演變無人知曉,但建制派與其猜度泛民對普選得個講字,倒不如和我們一齊逼政府早日啟動2016年立法會選舉及2017年普選特首的諮詢,好好地討論,向市民交代。不論黨派,大家都應該希望討論能夠盡快展開,而不是容許政府掩耳盜鈴。

8. 湯家驊議員說,他參加立法會選舉就是為了普選。我也可以說,從政也是因為追求民主,因為要盡一分力爭取普選,取消功能組別。

9. 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我在美國同一班來自香港的年輕專業人士同學者學生走在一起,我們開始關注香港的民主普選。結果,我們在美國遙遙觀望香港的1991年首次立法局直選。到了今天,我自己追求民主普選都已經20幾年了。

10. 到今天,回歸已經十五年幾,我們落實雙普選日期一直拖下去,一次被建制派成功拉倒咪又加四、五年去等囉。

11. 主席,這是完全不合理、不民主的。我們即使最溫和的人都已經逼到埋牆,我們拒絕再等,政府的拖延只會令香港的民怨更加激化,經濟發展停濟不前,社會更亂,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對我們民主普選發展設立的障礙,結果恐怕只會玩火自焚。

12. 主席,我謹此陳辭,支持湯家驊議員的動議。

警方拒用科技找失蹤者?


年初二,一名中年男士獨自行山後失蹤,在第六天於將軍澳叢林一處才被發現身亡。
失蹤者家人曾聯絡警方及手機電訊商,希望取得失蹤者手機最後訊號出現的地點資料,讓義務行山隊可以幫助搜索,但均被警員及電訊商婉拒要求。

其後,失蹤者家人得到立法會議員介入向警方談判,警方最終憑電訊商提供的手機最後訊號,縮窄搜索範圍,可惜於將軍澳叢林發現的失蹤者已身亡。

從事件得知,警方相關處理程序非常不合時宜。警方表示東九龍總區接報後,已聯同水警、警犬、消防及民安隊,連日進行全方位搜索。

假若警方在開始時便向電訊商索取資料,便可有機會在短時間內找尋失蹤者,以及節省大量人手。

建議警方與電訊商及相關部門,進行諮詢及制定指引,遇有同樣情況發生時,應主動向電訊商要求協助,及容許向失蹤者家人提供手機訊號資料。警方亦必須於日常警務行動中,增進資訊科技的運用及提高警員的相關知識。

2013.2.20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就何秀蘭議員根據《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動議議案的原發言稿


就何秀蘭議員根據《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動議議案的原發言稿

1. 主席,今日何秀蘭議員提出的動議,是我們泛民盡一切努力希望澄清梁振英先生的誠信問題,和找出他的僭建事件的真相,向市民清楚交代,這個過程的第4.0版本。我們已經無須再講三部曲、四部曲等等,因為在一個不公平的選舉制度下的議會,屢次企圖把這件事掃落地氈底,只會令我們無法不為了求真,為了求公義,在未來繼續進入5.0、6.0階段。

2. 的確,自梁振英先生因為隱瞞事實,令市民甚至選委都在不知道事實的情況下當選行政長官,他為求保留自己職權,掩飾事實,甚至大話連篇,才鬧出這麼大的風波。今日他又創下一個新的個人紀錄,也是香港特區的紀錄,因為我相信梁振英是香港開埠以來,更加肯定是特區成立後,因為個人誠信問題被立法會議員動議不信任、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甚至彈劾的次數最多的人。

3. 雖然我現在說今次何秀蘭議員根據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的動議是梁先生在現屆政府任期內面對關於他的誠信問題的第四次動議辯論,所以說是4.0,但其實如果包括梁先生未上任前,立法會調查西九評審事件那次,已經是第五次,但只有當時梁先生未上任前那一次,立法會才通過調查。

4. 梁先生要創出這個香港最令人羞恥的紀錄,都要多得這件事有咁多唔見得光的材料,愈揭愈有,愈揭愈黑,我地先至有充分的理由再一次動議引用權力及特權法成立專責委員會去調查他,如果一如預料,立法會在建制派控制下,包庇貪腐,再次否決我們的動議,只會令市民更加清楚看出我們制度上的不公平。

5. 主席,之前我們泛民推動的「求真相」1.0、2.0和3.0,因為建制派護航而讓梁振英大步檻過。但到了今時今日,連昔日號稱為梁振英最忠實的支持者的劉夢熊,都被他的虛假承諾傷透了心,先至離他而去。連他的頭號支持者都受到如此對待,除了對梁振英有特殊的情意結,可以一次又一次搵各種藉口原諒他之外,我真係好難想像在座諸位支持佢的同事,係點樣克服呢個心理關口呢?唔通你們的內心今天真的沒有絲毫動搖?

6. 又或者,你們有沒有想過將來有一天,可能不久的將來的一天,你們會同劉夢熊一樣,要離棄梁振英?但與劉夢熊不一樣,是你們要等中央法落,然後才肯這樣做?

7. 相反,泛民立場一貫,只求真相,而不會接受「係呀,我係唔俾你查㗎啦」這種無賴態度。我支持今日引用權力及特權法的動議,成立委員會調查梁振英在僭建問題上,關於獲得三位專業人士提供意見,是否涉及虛假或失實陳述,是否像劉夢熊指控,這三個人其實是不存在的呢?以及,在參選行政長官時,梁振英有否作出不當承諾,以換取選舉委員會委員的支持,這是有可能涉及不當和犯法的選舉行為,是非常嚴重,立法會不能又掃落地氈底的事!

8. 雖然,今次是蛇年的第一次立法會會議,有網民祝香港新一年可以「打倒梁振英,家和萬事興」。但係,我地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並不是利用立法會議員的權力去針對佢,實情最重要的是,我們身為立法會議員,在必要的情況下,運用既有的條例,去維護公義,尋求真相,我相信就是體現了戴耀廷教授所講「以法達義」的精神。透過立法會的力量,還市民一個知情權,揭露事情的本相。我相信市民都想知道,梁振英這個人,佢仲有幾多唔見得人的事情,用佢一環扣一環的大話,密密麻麻咁掩蓋住。而且市民都會好有興趣知道,為何梁振英發律師信的對象是練乙錚,而不是劉夢熊。梁振英是因為甚麼理由,連當面和劉夢熊對質都唔敢,究竟有何隱情,有何苦衷呢?

9. 上次在這裡,我們要求以權力及特權法調查梁振英僭建事件,很多建制派議員都說這是尚方寶劍,不可輕易動用,我當時也已經說,你尚方寶劍死都唔用,實變了鹹魚都唔知,結果當然是以權力及特權法調查議案被否決。難道我們的建制派要中央話好,中聯辦話OK,才可以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梁振英?梁振英也不是第一次面對權力及特權法下的專責委員會,他有什麼怕?上次不怕,今次有什麼他要怕?是因為今次有事實根據,他不敢面對,還是因為權力及特權法是不可以用作查特首,或者特別是這個特首的?這就是我們希望調查的理由!

10. 主席,先前幾次有關梁振英誠信問題的動議辯論入面,多位同事都引用論語入面,「民無信不立」來指責梁先生,我諗最近的民調反映呢句說話真是所言非虛。一個不得民心的政府,施政係點差法,香港點亂法,我地都有目共睹。

11. 最新對梁振英政府表現所做的民調顯示,梁振英政府的整體評分都未如理想。在發表了一份「無料到」的施政報告之後,再加上劉夢熊事件,梁振英的評分跌至46.3分,支持率僅得三成一,與五成三反對率相差兩成二,又創歷史新高。呢個分數都仲未計佢向練乙錚發律師信告誹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中心估計佢的民望仲有下調空間!因為梁振英的施政,手下的問責局長,變晒「問候局長」,唔係俾市民問責,而係俾市民日日問侯,頻頻受靶,連公務員都蒙羞,梁振英仲想創造幾多個新香港紀錄呢?

12. 反過來說,如果;梁振英是無辜的,原來是有誠信的,我們就給機會他來在專責委員會澄清,他以前都試過啦!如果梁振英想連任做足兩屆,就好應該先正面回應劉夢熊對他的指控,唔應該搵些無權無勢的文人來出氣,應該堂堂正正來立法會同劉生當面對質。支持梁振英的同事,亦請你們支持今次的動議,成其好事,俾次機會梁振英向全香港市民證明自己是否清白,好似他上次好有信心地上立法會一樣!

13. 因此,我支持何秀蘭議員今天根據《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動議的議案,支持我們為市民要求「講真話」4.0的議案。今天如果這個議案再一次被否決,我相信,立法會只會繼續要面對5.0、6.0、7.0 的動議,直到真相大白為止。

14. 主席,我謹此陳詞。

Tuesday, February 19, 2013

來港團資料互通


新年期間,旅行團住宿安排接連出現問題,部分旅客更被迫要在旅遊巴上「過夜」,打擊香港旅遊界的聲譽。

針對香港旅遊事務署和旅遊業議會往往不掌握內地來港旅行團資料,出事時要向旅行社索取有關旅行團資料的問題,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嫻建議與國家旅遊局探討成立加密式電子平台互通資料,將內地來港旅行團相關資訊,如旅客名單、導遊資料、住宿及行程安排等,傳送到香港當局,使資料搜索更方便和快捷,以便當局抽查旅行團。

掌握旅行團的資料對抽查十分重要。我認為這個建議的意念可取,技術上亦可行。但實行上則要克服幾個問題,例如內地當局能否監管組團旅行社上載資料和檢查資料的真確性、保障資訊安全和個人私隱等。旅行團安排不時變動,若有機制將旅行團安排資料規範化,出事時追溯紀錄,方可確保消費者權益。

2013.2.19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普選不諮詢 蛇年行衰運


如果蛇年真如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年初二為香港求的簽所言,恐怕香港人今年不得安寧。發叔「為香港」求得九十五籤,解籤曰宜慎小人及凡事不利。雖然我是基督徒,向來不問占卜...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Listen to the original Letter to Hong Kong recording in English: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3/lettertohongkong&d=2013-02-17&p=535&e=&m=episode

Monday, February 18, 2013

立法禁止「移花接木」?


這個世界上,常常會有千奇百怪的立法建議,大概有人甚麼都想管,有人面對不懂解決的問題,就以為可以立法對付。

美國喬治亞州州議員史密夫最近建議立法禁止「移花接木」,即是利用軟件把某人頭像接上其他人的身體作「惡搞」。

事緣有人把這位議員的頭像,接上了色情男星的身體,把圖片在網上發放,於是,史密夫提案立法,把「移花接木」定為可罰款一千美元的罪行。

惡搞議員的市民叫獲加,他指出美國憲法保障所有言論自由,不單止於文字說話,也包括其他表達方式。相反,史密夫認為沒人有權嘲弄別人,憲法沒保障「移花接木」的權利。

史密夫的「立法原意」,是防止「不知就裏的人誤認色情圖中的人物」,但當傳媒追問史密夫的立法建議細節,他說:「我不用告訴你。」

當然,這種法例最終在美國不會通過,卻令人聯想起香港那些發律師信恐嚇控告誹謗的伎倆。

2013.2.18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Sunday, February 17, 2013

[RTHK LTHK] Hong Kong Entering the Year of the Snake

My Letter to Hong Kong, on RTHK Radio 3, at 8:15am, February 17 2013

The Lunar New Year of the Snake got off to an ominous start when on the second day of the new year, Heung Yee Kuk chairman Lau Wong-fat drew the number 95 stick at Shatin’s Che Kung Temple, in an annual ritual to cast a prediction on the fate of Hong Kong for the coming year.

As a Christian, I do not give much credence to such fortune telling rituals, but nonetheless it is of great fun to try to guess at its meaning, and watch people try to interpret the meaning according to their ow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o what did the stick actually say? I try my best to elaborate on the translation made by our local English newspaper to come up with this:

“In a splendid carriage you embark on a journey afar,
Today, you come home in bare foot;
Is it that you return to your dwelling after failing the Imperial exam?
Or it also looks like your business has failed and cost all your fortune.”

 And then, the off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ick drawn was supposed to be:

“Beware of wicked people,
Nothing is going well.”

Well, even though the official fortune teller at the Che Kung Temple tried to put his best face on, and said that things will be alright as long as there will be smooth politics and harmony among people, the reality is, how can we expect any harmony from a Chief Executive bent on not listening to any dissenting voices and resorting to suing the media for libel?

While it is all too intuitive to relate that this poor fellow with high wishes and taking on the challenge of the imperial exam in an attempt to become a court official, but ending up failing and coming home broke, must be our Chief Executive, and he might well be the wicked person we should be cautious about, somehow it is funny to see pro-establishment politicians try to deflect this poor omen away from the Chief Executive.  Mr Lau Wong-fat had to tell Hong Kong people that, oh, “an unlucky stick can be good too.”

Surely a stick does not really dictate where the future goes, but it may prove useful to observe how it resonate with the people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our city.  Somehow I don’t think anyone was surprised at this stick, and that tells a lot.

More and more and almost every day, I hear friends around me telling me how they have serious concer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and how they believe that our Chief Executive has not lived up to his campaign visions and promises.  Some have even told me that Mr CY Leung might as well stay as a candidate for Hong Kong’s top post forever, so he could continue to give us hope for the future, one thing that he has failed to do after coming in to his job.

More and more I hear the middle class becoming frustrated at Mr Leung’s policy address, of which we all know after its unveiling Mr Leung’s popularity has dropped rather than risen.  That is as objective a scorecard as one can come up with.

Specifically, not only that my IT constituents are expressing serious disappointment at the omission of any new policy to support and develop our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sector in the Policy Address, even my middle class friends are telling me that they too are frustrated at the crunch on local resources created by Mainland visitors, even though they live far from our northern border.  They are also equally unhappy with the Policy Address’ overall lack of vision and direction for Hong Ko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if looking for land and building public housing is all that we care and all that our government cares to do for us.

While we acknowledge that there is a dire lack of housing for our citizens at the lowest ranks in society, and we must put their safety and livelihood as the top priority, yet the over-zealous attention from our government has only successfully created a “social desirability bias” – meaning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Hong Kong are led to think that this housing “crisis” is the biggest problem for everyone in Hong Kong, and they too better find a chance to “get on the train” – a local metaphor for buying one’s first property.

However, if we look at the objective facts, over seventy percent of our private housing are self-owned, compared to only 51% in the 1980s.  This is not a low percentage by any means.  Is our government trying to aim at 100% home-ownership for our people, or should we focus on making available public housing for those who really need it, first and foremost? What is the government really trying to do, or not do?

The reality – and the unspoken, inconvenient truth – is that if Hong Kong cannot get back the control on the unstoppable influx of mainland immigrants, then any effort to increase the supply will be futile.  Even if we reclaim our entire harbor or flatten our mountains, it will still not be enough.

Now, the next test to come for the government will be the Budget in the end of February.  Speculation flies whether the Financial Secretary will be tempted to give out “candies” as favors to the middle class.  But if the negative response at the handing out of $6,000 per citizen in last year’s budget is any indication, this kind of tactics is bound to fail.  What our citizen really wants is not some extra handouts and subsidy here and there. If you give it to us, we will take it, but that is not what we really want.

What we are smart enough to really want is a roadmap for Hong Kong’s future society and our economy, and the effective governance that we deserve.  It would be naïve to think that by focusing the government’s policies and the people’s attention on a few matters – such as housing and poverty – then people will put the urge for democracy on hold.  Instead, society’s problems – including housing and poverty – will deepen and worsen because a government not elected by and not accountable to its people is bound to fail and fail miserably, and the people will once again rise.

And so, this is my turn to try to play fortune telling.  If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start to openly and honestly consult on true universal suffrage for Hong Kong this year – for the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of 2017 and with the removal of all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in 2020 – then the people will lose our patience and the Chief Executive will suffer a rude awakening that will leave him a fate worse than he can imagine now.

Everyone controls his or her own destiny – I do believe that to be true, even for our Chief Executive. Now it is up to him to make or break his own fate. But this is his final chance.

收聽/Listen: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lettertohongkong&d=2013-02-17&p=535&e=207774&m=episode

For 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s Letter to Hong Kong, Feb 17 2013

Friday, February 15, 2013

為性罪行受害者發聲!


昨天情人節,我和劉慧卿議員參加了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這天一個名為「Speak for Humanity」(為人道發聲)的本地團體正式啟動,成為全球「1 Billion Rising」(十億人站起來)運動的一部分。

這個組織希望喚起社會關注的問題,是全球性罪行的受害者所受到的歧視和傷害,源於不久前印度發生的女大學生被輪姦,更因途人和警察的漠視而最終失救,因而引起全球關注的事件。

發起人Puja Kapai是香港大學法學學院的教授,和其他的發起人大多是本地的印度裔大、中學生,但其實他們更希望的是,令我們本地華人社會也同樣關心這些受害人,不要讓這些慘劇再發生。

雖然他們在開展時面對如與本地華人和傳媒溝通的問題,但我看得出他們有決心改變這狀況,令更多人關心、參與。希望大家可以先到facebook去like他們的專頁「Speak for Humanity」,再繼續支持他們的工作!

2013.2.15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hursday, February 14, 2013

新年不能再只顧起樓


蛇年來臨,祝大家新春快樂,身體健康。

新年大家對香港願望是甚麼?我在年廿九晚在街上走了一圈,已碰上幾位IT人,他們異口同聲地向我說,希望政府和社會多重視創新科技產業發展,不能繼續走只有地產和金融的舊路,而香港在科技方面的人才、機會其實很多、很好,不發展是浪費。

這些聲音與我們每天在傳媒聽到的,政府在急我們所急,要為我們反轉香港建屋幫助我們上樓,實在大為不同。問題正是這政府為了行政長官的民望和能力所限,利用最基層市民實際的居住問題,卻沒切實地面對地產霸權這問題核心,只以政策宣傳把全城洗腦,並聚焦於單一議題,說到連小孩子也說要買樓置業,實在掩飾梁振英在為香港發展規劃的無心、無力、無能。

身邊的中產朋友已不想再等了,在月底的財政預算案,我幾乎可以保證,愈向中產派糖,中產愈會對政府的無能更不滿。

2013.2.14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Speech at the Launch Event of Speak for Humanity


February 14, 2013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thank Speak for Humanity for inviting me to this very meaningful initiative that I feel deserves much more attention. Sexual violence can pose lasting damage for not just the victims, but also their extended families, networks and communities. In our society, as in many other cultures, the plight of sexual offence victims is neglected by many, not to mention those who try to stigmatize or give a bad name to their suffering. The fact that these negative attitudes still exist in this day and age is a shame.

This kind of attitude must change, and there is no better time to take action than right now. We cannot simply avoid much needed conversation on how to better protect the victims, or ignore the tremendously detrimental consequences on sexual offence survivors and depriving them of the support that they need to rebuild their lives once again. That is why I fully support the Speak For Humanity initiative and especially appreciate their approach of using dialogue and engagement as well as using the Internet as tools to raise awareness and strive for change to this matter of global concern.


I hope that these events will be the start of a tide of change – in people's mindset, awareness and actions. And there's no better day to launch it than today, February 14, Valentine's Day, a day marked with love and care for our partners and people around us.

The impact can be even wider, from a legislator's point of view, as the public ought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 on sexual offence legislations that the Law Reform Commissions has recommended and our legislature is reviewing. As a society we need to work together not just on the legal aspect, but to empower the victims and build a culture that recognizes their need and provides acceptance and support where needed, as well as educates for prevention in the first place. I wish this initiative every success. Thank you.


Tuesday, February 12, 2013

操控民意期望 轉移赤化視線


香港人新年願望是什麼?年初二的《明報》頭條是「許願樹掛滿置業夢」,報導年初一到林村許願樹和市民的願望,被引述的多名市民的希望,都與樓房有關,說想「政府打壓樓市」...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Friday, February 08, 2013

零售業不敵地產霸權


在本周的立法會例會上,方剛議員提出「增加零售業經營面積」議案,促請政府檢討零售業未來發展。零售業者也是資訊科技產業的一部分,所以我特別向業者詢問他們的關注。

不過,業者對我說,檢討又如何?「眾所皆知香港是地產霸權世界,就算開發零售面積,最終不就是交到地產商或自己領匯房地產手上?」的確,領匯已經是最清楚的例子。

業界還指出四點香港物價上升的因素:人民幣上升;內地自由行帶動租金大幅上升,本地零售被迫退至二、三綫地點經營,甚至結業;兩地貨品稅項差異;內地工資大幅上升。就着這些問題,他們似乎不相信政府會或能做些甚麼。

其實,業界希望政府能讓出適當的公眾空間,協助真正基層零售行業生存,再在競爭增加後,有助平衡鄰近商場加租壓力,和對基層勞動力增加自給自足的就業機會。不過,他們仍然不禁補充說:「看不到政府會有這個好意。」

2013.2.8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hursday, February 07, 2013

監管政府索取網民資料


我昨日向當局提出書面質詢,查詢政府向谷歌和其他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提出公開用戶資料要求的情況。政府回覆,過去三年前後有十個部門曾經提出有關要求,「大戶」包括警務處(12,501次索取資料)、衞生署(6,754條網頁連結)、海關(1,675次索取資料)等。

資料顯示,大部分是執行法例或調查懷疑違例情況,如科技罪案、侵權罪行等。但有些部門提出要求的理據模糊,例如香港郵政向一個網絡平台提出要求短片,原因竟然是因為短片「可能影響部門形象及引起有關同事不安」。

有兩點值得留意:一是大部分資料顯示,政府在沒有法庭命令的情況下提出要求,而供應商受理交出用戶資料;二是政府沒有中央機制或程序統籌部門執行職務時要求服務供應商、網絡平台或網站提供或移除用戶資料。

到底何時需要法庭命令才可以提出要求?如果政府沒有清楚準則或程序,誰來保障用戶的權益?

2013.2.7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Wednesday, February 06, 2013

專業判斷不夠專業


上星期立法會會議上,謝偉銓議員提出就「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科技在香港政府工程的應用程度作質詢。所謂「BIM」,是環保建築和資訊科技的結合,透過三維(3D)資訊系統整合工程設計和施工圖,協調施工,更妥善運用資源,減少不必要工程損耗、錯漏和翻工。

不過,雖然房委會較為積極應用BIM,但此卻非政府要求所有公共工程項目所必須,政府仍認為BIM只在較複雜的建築工程才比較有用。當然,業界亦指出,本地熟悉BIM的人才不足夠,雖然大學和在職的BIM培訓也不少,這始終是個雞蛋和雞問題。

想到在各專業行業應用資訊科技的情況,最近在南丫海難的研訊中,外國海事專家批評海事處人員只按「專業判斷」評估,不足以確保安全,理應使用電腦簡單計算數據,做法「不尋常」。

可惜,對外國專家不尋常的,我們司空見慣。我們各行業要反省。

2013.2.6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uesday, February 05, 2013

地上最強網絡威脅


Google常務董事長舒密特(Eric Schmidt),在他的新著作裏,直指中國是一個危險並威脅全世界的超級大國,原因就是中國的黑客活動是世上最多,範圍最廣。

而近日多番傳出西方多個媒體和機構網站遭黑客入侵,例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以至Google,無不指向中國。黑客入侵所獲的機密資料都可以為大企業提供重要情報,這是歐美等法制健全的國家所不能接受的行為。在網絡間諜戰中,難道循規蹈矩就反而「蝕底」?故此,舒密特亦建議西方政府,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仿效中國,以免日後在面對中國時失利。

中國當局對這些指控的回應,仍然是一貫的否認,但若論到國際上的公信力,到底較多人相信中國一方,還是《紐約時報》等?大家心中有數。我相信,這些指控不會停止,而且歐美機構可能會提出更多的技術證據,大家拭目以待。

2013.2.5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互聯網無形之戰


中美兩個資訊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再次升溫。多個美國新聞媒體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彭博通訊社等分別聲稱電腦系統和公司網絡曾遭有系統的攻擊...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Monday, February 04, 2013

施政報告不致謝


上星期,立法會就施政報告致謝動議辯論三日。身邊很多朋友都問,這份各方面都不合格的施政報告,為甚麼你們要花三天時間來討論?

這份報告算甚麼?只見梁振英一味靠攏內地,用人唯「紅」,切實執行「中港融合」,對香港本身的迫切需要,卻研究再研究,委員會又委員會,只顧大興土木,實際卻「假大空」,受制於地產商,不顧規劃,在經濟發展方面,更交白卷,更遑論民主政制,雙普選啟動程序始終沒有定下具體時間。

當然,立法會的致謝議案辯論,是跟隨民主國家的一種傳統,就行政領導人的施政報告等方向性政策,一方面作禮儀性質的致謝,另一方面,議員也藉機會討論和表達自己的意見。不過,在香港這個特首不是由市民選舉出來的制度下,我們看到的怪現象是即使建制派支持致謝的議員,也不斷批評特首和這份報告。如果我是特首,這種「感謝」實在受之有愧。

2013.2.4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Friday, February 01, 2013

2013施政報告致謝動議辯論第五個辯論環節(政制、管治及人權)發言稿


1. 主席,在這部分我想先講講保安方面的回應。早幾日警務處處長匯報本港的最新治安情況,他提到網絡犯罪數字好似「光纖速度」上升。固然,隨著網絡應用普及,普通用戶警覺不足,其實好多這些騙案都在《警訊》睇過,但仍然有人中招,這情況我們要正視。

2. 不過,當警方成立網絡安全中心,話要「加強對重要基礎設施的保護及提高本港對網絡攻擊事故的應變能力」,但透明度極低,職能和責任都只是很籠統的形容,缺乏監察機制,令人擔心會否出現好似監聽發生過的問題。但相反,雖然我知道網絡安全中心和科技罪案組都非常專業,但前線人員就屢次發生Foxy等等遺失市民私隱和機密資料,我擔心警方自己都未搞得掂自己,點樣可以教育市民唔好在網上中招?

3. 在更高的層次來說,我會要求保安局重新進行大概十年前做過的跨部門全港性網絡保安評估,因為「Internet一日,人間一年」,互聯網變化速度這麼快,十年前絕對估唔到今天的流動網絡和社交媒體的情況,我們有必要審視香港的實際網絡安全水平,不過,評估有被監察的需要,包括獨立專業人士和我們立法會,否則社會將會擔心被監察,這樣就好事變壞事。

4. 跟住我要講政制問題。在民主國家的施政報告,是沒有政制這部分的,我們有這部分,要講,是因為我們無民主。香港一日還有小圈子選舉,一日都仍然被欽點出無能特首、貪腐特首、大話特首來管香港,市民連用選票去決定香港前途的機會都冇!我們社會和議會是太多爭拗嗎?是因為我們的制度係令我們別無選擇!立法會一日還未廢除功能組別,分組點票制度仍然會令立法會無法表達大多數市民心中的意願,我們社會只會繼續被分化下去。

5. 而梁先生在施政報告裡面含糊其詞,只敢說在適當的時間才會為2017年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展開諮詢」,並啟動憲制程序。不訂一個確實時間,你覺得永世都唔適當的話,咁是不是永遠都不用普選?

6. 所以我要求政府,立即就2017年普選特首和2016年立法會選舉安排作公眾諮詢,以落實2020年取消功能組別,唔好再耍我地,唔好再要我地估估下。而且,行政長官選舉必須要設低門檻,唔可以「屈機」令以前都可以入圍的人不能入圍,結果只是由中央欽點最後一人,變成中央欽點兩三個人,睇你揀無能定貪腐定係大話囉!這樣的假普選,香港人不會接受。

7. 除了選特首,立法會同區議會選舉都深受種票影響。但選管會和選舉事務處都無好好處理,是不是想不了了之便算?

8. 就算在功能界別的疑似種票手法亦都好有問題。就以我身處的資訊科技界為例,有某D組織用「會藉互換」方式增加多幾百個定係唔知到幾多個選民,又可以有幾百選民臨到投票先知自己被取消IT界選民資格。我問了兩個月,選舉事務處才回答,原來我們去年選舉中選民名冊中6,716人中,結果竟然有448人在投票前喪失選民資格,即是已知道資格有問題的選民人數高達6.7%!相比其他功能組別,人家的喪失選民資格人數全部不足1%。這樣的表面證據已經表示制度出問題啦,甚至有可能有組織的種票,但選舉事務處完全無跟進調查。 一個可靠有公信力的選民基礎是對選舉極之重要,譚局長一定要徹底檢討調查。

9. 在選民基礎方面,根據政府統計數字,我們業界至少都有九萬幾人,但係合資格選民卻只有六千零。選民數目越少,越易操控,為選舉公平起見,在功能組別被全面廢除之前,即使只剩一屆,都有必要擴大選民基礎,不可以再讓公司票操控大量立法會議席,令功能界別盡可能在全面直選前,代表更多社會不同階層的意見。

10. 主席,對於性傾向歧視立法進行諮詢,施政報告令我和很多人很失望。政府連諮詢都唔敢、唔做。真理只會愈辯愈明,具爭議性先更加要傾。對於連就性傾向歧視立法進行諮詢都要阻礙的人士,我只想說,愛是凡事包容,只有愛才可以把我們不同信念之間的人的距離拉近。

11. 主席,最後我想引述我看到昨天信報林行止先生評論施政報告文章的最後一段:「如果特區政府的施政不是朝港人自求多福盤算,而是謀求一國治下二制變一的融合,香港人以之自豪的核心價值,必然日漸衰落,而在這過程中,港人會在不同階段爆發出不同規模的群眾活動,社會不和諧不安定是難以遏制的趨勢;曾為人權、法治、自由、管治和廉政感到驕傲的人,未來幾年是難過的,那難過,不只於心情上,而會反映在實際生活層面上。」梁振英的施政是令香港人難過的,我不能支持致謝議案。

12. 梁振英的政綱冇落實,施政報告是縮水版。在這制度下,難怪有此產物。要根治這情況,必須要有民主制度。民主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無民主,我們面對問題必定繼續下去,不能得到解決。

13. 主席,本人謹此陳詞。

2013施政報告致謝動議辯論第四個辯論環節(環境、衛生、食品安全及環境衛生)發言稿


1. 主席,如果我們這五個辯論環節甚至是逐個政策範圍是分開投票致謝動議,我有可能在這部分考慮投票贊成,因為在環境政策方面,是唯一有嘗試訂立目標及路線圖的政策範疇,是算是唯一合格的部分。

2. 首先,空氣質素影響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和香港整體的競爭力,我們不能貪方便或者短期經濟利益就繼續污染我們呼吸的空氣。施政報告重視改善空氣質素,包括全面淘汰舊柴油商業車輛、限制船舶排放、重組巴士路線,這些措施我是支持的。

3. 施政報告提出「在今年就制訂香港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和行動計劃》,諮詢公眾」,並「在政府主要決策中,重視陸上及海域的生態保育」,我希望政府在反轉香港找地方起樓時,真的不要忘記對環境和保育的考慮。

4. 不過,在電力規管方面,環境局局長表示會考慮引入用電費用累進制,我關注這對很多已經努力節能,但又因為規模不斷快速增加而無法不增加用電的行業,包括很多公共服務例如公共運輸等,和等同公共服務的例如互聯網數據中心,如果貿貿然一刀切引入累進制,就會等於一刀「統」落去這些香港的優勢產業。政府應該以要求他們加強環保節能,證明效益,平衡處理,在適用的行業保留累退制度。

5. 主席,我謹此陳辭。

免費何價?


智能手機幾乎必備的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最近通知Android用戶即將結束「免費試用」,未來一年將收取約八港元的費用,引來香港用戶罵聲四起,更有人發起罷用。撇開WhatsApp本身是收費app這點不談,我想講句公道話:任何事都有代價,「免費」的代價便是將你自己變成產品!

網上經濟最值錢的資產是掌握用戶的個人資料、行為和消費模式,免費網上服務自然要從廣告得到收入,否則,誰能長久維持下去?

WhatsApp多年來算是不斷改良產品,盡力提供穩定、免費、無限量的服務。直到現在眾多強勁對手,難得依然貫徹理念,拒絕置入礙眼的廣告,沒有像其他免費程式一樣,在背後大量收集用戶資料轉售給廣告商牟利。

App和午餐一樣是沒免費的,只是出真金白銀購買或用自己的私隱「支付」的分別。不喜歡WhatsApp的人,大可選擇其他「私隱零分」的替代品。

2013.2.1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