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0, 2011

電訊商通報機制欠透明

日本發生 9級大地震,互聯網發揮重要正面作用。在 3月 11日地震發生的下午起,日本不少市民,甚至在日本的香港旅客都報告,無線和固網電話都不能打通,很多人都要依賴手機的數據互聯網服務,向家人報平安。

近年每次在東亞地區發生嚴重地震後,海底電纜都受損,影響亞洲甚至全世界的互聯網服務,這次的大地震也不例外。在地震後的一兩日開始,香港的網民也留意到部份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接駁海外網站的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用戶還以為 facebook和 MSN這些服務都停止了。

港監管機構曾捱轟

根據香港網民報道,香港兩家主要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正是一度受最大影響的公司,但亦有不少供應商似乎未受影響。不過,香港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實在也沒有向用戶提供任何具體的電纜損壞和服務受影響的資料,令用戶只能在網上論壇和社交媒體上七嘴八舌,但完全缺乏事實資料。

事實上,數年前兩次台灣大地震令海底電纜受損事故後,香港的相關監管當局曾受到批判,指電訊商都未能快速向用戶甚至監管當局提供相關資訊,事後香港的電訊管理局與業界訂出新守則,要求電訊商就事故作通報。那麼,這次事故後發生了甚麼事?電訊商有否即時向電管局通報?

也許因為缺乏資料,坊間甚至部份業界人士,都曾經流傳一些未必準確的訊息和建議。例如,有人在網上傳言,最好不要進入日本的網站,以免令日本網絡擠塞,影響救援;然後也有網民反駁,指這說法沒有根據。事實上,這次地震損毀了的日本東岸以外的電纜,主要是連接日本和美國之間,日本本土電訊基建,除了災區外其實問題不大,所以日本本土的互聯網連繫沒有太大擠塞問題。

若說影響日本對外互聯網接駁的速度,除非是大量上下載網絡遊戲或觀看網上影片等,否則不會有甚麼影響,而且,若真的要節約日本對外的頻寬,最好連美國等海外網絡服務也別去了,因為都要經過日本。

由此可見,當局最好能將正確訊息發放,以免其他人好心但亂猜,小則以訛傳訛,大則引起不必要恐慌。問題始終是,我們有從以前的事故中學習和吸取教訓嗎?

2011年3月19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