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0, 2010

Google vs. 中國 之第二回合

Google vs. 中國 之第二回合

Google終於走了!事情如此發展,可算是意料之內,始終,提出分手一方,一定早已預備了真的離開。而且,一如所料,Google只撤出搜尋服務,保留在中國的研發、銷...

請各位移師信報論壇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Friday, March 26, 2010

為什麼專業不能領導專業?

政府今天宣佈一連串高層官員調動,影響資訊及通訊科技政策的改動特別多,包括:

(一)現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通訊及科技)栢志高(Duncan Pescod)將於二○一○年五月三日出任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和房屋署署長,接替將於服務政府三十六年後退休的陳鎮源;

(二)現任電訊管理局總監黎陳芷娟將於二○一○年四月一日出任食物及生局常任秘書長(食物),接替將於服務政府三十三年後退休的孔郭惠清;

(三)現任行政長官辦公室常任秘書長謝曼怡將於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出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通訊及科技);

(四)現任勞工及福利局副秘書長(福利)利敏貞將於二○一○年五月三日出任電訊管理局總監。

轉眼栢志高又要走了,時間真過得快,還是AO轉位真的太快了,他也許才剛剛「上手」,就要換人了;筆者在謝曼怡(Elizabeth)任職庫務局時與她在醫院管理局董事局共事,對她的為人和能力也很有信心,相信她能勝任。

但筆者對電訊管理局總監的換人就較有保留。直至黎陳芷娟(Marion)出任前,之前三位電訊總監(艾維朗、王錫基和區文浩)都是技術官員,但之前空降電訊管理局領導層的AO,包括Marion和曾於區文浩時期任副總監的傅小慧(現任發展局的副秘書長),至少在進入電訊管理局前,都先花了好幾年在政策局執掌相關通訊科技,現在真正空降的利敏貞,筆者並不認識,不會評論她的能力,但她以前完全沒有資訊及通訊科技政策背景,情況並不理想。

政府任命電訊管理局,為何不能跟隨之前三位工程師總監的傳統,三人相繼成功帶領香港電訊業開放的重要時刻,尤其是王錫基和區文浩二人都是本地「紅褲子」出身,為什麼要變成AO領導?電訊監管工作技術成份高,科技變化也極快,工程師過往可以勝任領導,為何現在不能?未來是否工程師還有沒有機會?筆者認為,電訊管理局應以專業領導,政府也應在這些專業性技術部門以本技術專業團隊帶領。

政府3月26日新聞公報 高層官員任命

Thursday, March 25, 2010

抄得比你好

「…難怪有網友說,新浪微博很好玩,抄得有進步,但玩新浪微博的藝術,是如何保著戶口不被刪。畢竟,這是我們的『國情』。」

社交網絡發展可說是今天不知明日事,現在最流行的不一定能維持下去,要預知未來最火的應用將會是什麼,基本上並不可能。但今天知道今日事,刻下網上最新最熱爆的社交網絡,已經不是 FacebookTwitter,是「新浪微博」

眾所周知,中國防火長城封鎖了 Facebook 和 Twitter,但為了滿足內地用戶需求,本土相似的社交網絡自然應運而生。除了疑似 Facebook 的有「人人網」,還有近期更火更熱,連香港網絡潮人也相繼從 Twitter 轉戰而至的新浪微博。筆者本月才登入新浪微博,已經算慢了,故登入當日只好微博一句:「對不起,對不起。我來遲了!」

這些「中國版本」的確抄得大膽、可愛,毫不害臊。版面相似不在話下,Twitter 中的“Follow” ,新浪微博變成「關注」,“Follower” 就成為你的「粉絲」,“Direct message” 改名為「私信」,就連新浪微博的網址 t.sina.com.cn 的“t”來自什麼,亦可謂呼之欲出。

不過,新浪微博的成功的確反映本土版本的社交網絡有其市場,而且證實了任何社交網絡的最大競爭優勢,其實是其用戶,使用者愈多,後來者就更有意欲加入。而新浪微博的上位策略是大打「名人牌」,召集明星、作家、藝文界人士加入,相比 Twitter 更「落力」介紹排名高的名人用戶給其他用戶「關注」。所以,在科技雜誌未有為新浪微博作深入介紹前,娛樂周刊已率先封面報道各明星玩新浪微博的「內幕」。

例如,有些新浪微博用戶名字後都有個“v”的標誌,意思是「新浪認證」,這人都真的是那位名人,所以新浪微博裡的楊千嬅方力申蔡瀾等有“v”之人,相信都是如假包換的真身。其實這認證也來自 Twitter 的“Verified account”,但似乎除非閣下是 Britney Spears 之份量,Twitter 對申請者大多不大理睬,他們對來自美國以多的名人更可說「識你係老鼠」。這方面,新浪微博就勝了一籌。

不過,新浪微博也有其中國特色。筆者上周在新浪微博轉發了一段 Twitter 上的訊息,原是鳳凰衛視主播閭丘露薇寫道:「收到消息,Google 會在 4 月 10 日離開中國,後天到 Google 總部,可以求證一下。」,但當筆者在新浪微博轉發時,新浪微博立即彈出了這訊息:「你發表的內容已經提交,請耐心等待管理員審核,請不要重復提交,謝謝!」究竟新浪微博的黑名單包括甚麼字眼?筆者之後測試發出分別包含“Google”、「谷歌」和「離開中國」的微博,都順利通過,即把 Google 和「離開中國」放在一起就不行了,過濾也算「智能」了!至於那篇被「審核」的微博,至今仍未有消息,相信已經被和諧了。

難怪有網友說,新浪微博很好玩,抄得有進步,但玩新浪微博的藝術,是如何保著戶口不被刪。畢竟,這是我們的「國情」。在 Twitter 你可以跟隨艾未未馮正虎許志永,在新浪微博你可以關注 Angelababy容祖兒GEM。喜歡的話,兩邊都可以一齊玩。

刊載於《Hitech》 2010年3月25日

莫乃光 新浪微博戶口:http://t.sina.com.cn/charlespmok

IPv6:明日之後

現在互聯網通用的IPv4位址,長度為32位元,衍生約45億個不同地址,說將脊耗盡,已經講了很久。總有一無,全球互聯網要走向採用128位元的IPv6的新標準,到時可分配的地址多至說不出的數量,例如可在整個地球上每平方米面積上仍可分配過千個地址,基本上可用之不竭。既然如此,為何業界仍然沒有多大「動靜」?
老實說,業界似乎仍未警覺任仿迫切性,但事實放在眼前,負責分別於全球五大洲分派IP地址的區域互聯網註冊機構,最近出來宣布,現時剩下來尚未配用的IPv4制式地址不足百分之十,己跌至警戒線的警戒線。一般來說,互聯網供應商向區域互聯網註冊機構申請按需要拿IP地址,再分配給客戶使用,這即是說,很快就沒有新的IP地址供應,互聯網的發展擴充必受影響 – 除非開始使用新制式的IPv6。
可惜,企業用戶甚至互聯網供應商大都不願意「太早」投資,而IPv6作為IPv4的替代品,雖然在設計上有優化的地方,例如路由器的處理等,但始終不能說有很明顯的功能改良或全新應用,所以一天還有IPv4地址在手,多數人寧願再等。但事實是愈等到愈遲才支援IPv6,風險和成本幾乎肯定愈高。
亞太區的區域互聯網註冊機構 – 亞太網絡資訊中必(APNIC) – 估計,IPv4地址供應在2011年底或之前將會見底,轉向IPv6將是唯一選擇;在亞洲這情況有機會特別嚴重,原因是中國,因為中國的用戶最多,用的IPv4地址也最多 – 在2009年亞洲分配的近二億IPv4地址中,45.87%去了中国。
而在未來好一段長時間,IPv4和IPv6制式將共存網絡中,形成所謂「雙堆疊」(dual stacks),在原有網路層上增加一個IPv6堆疊。這技術處理上雖然可行,但在網絡安全和管理上也帶來了新挑戰。企業拖遲支援IPv6,其實也令網絡工程師、保安人員和軟件設計師對IPv6缺乏機會學習及積累經驗,可謂惡性循環。
香港準備好了沒有?至今只有一家外資互聯網供應商為客戶提供IPv6支援,在這方面的確落後,幸而香港政府在內部反而做了不少,至少「基本功」如在骨幹網絡、域名和網站寄存服務為各政府部門提供IPv6支援,各部門至少可自選用或不用。

Tuesday, March 23, 2010

Google.com.cn轉至.hk後搜尋結果仍被過濾?

由於傳媒發現今天google.com.cn被redirect到google.com.hk後的搜尋結果仍有被過濾(在港及內地測試),但我又不見推特友提出來,晚上便在Twitter問了:

charlesmok 香港傳媒發現由google.cn轉至.hk搜尋結果仍出現過濾,內地各位有否發現這現象?香港傳媒指谷歌回應是因為當局加強了防火牆,但GFW能影響人家過濾結果嗎?如果能就不用黑名單啦。各位請分享內地實況!今晚接受TVB訪問,他們很努力試,絕不事旦。#GoogleCN

以下是各位推特友的回應,可見情況不一致,但有指「GFW 会拦截搜索查询的请求」,這點希望專家指教。謝謝以下各位及其他RT了的推特友!

tqu @charlesmok 在欧洲访问http://www.google.com.hk 选项 [所有网页 中文网页 简体中文网页 中国的网页] 都没有任何过滤.#GoogleCN

LEMONed @charlesmok 暫時沒有,且我相信是他們搞錯了。問問他們是什么關鍵字看到過濾?

tenx1 @charlesmok 請參考放火長城(GFW)的技術,超級高明的監聽式防火墻,如果你的IP包中含有某一類型的關鍵字,例如法 輪 功,就會向伺服器同客戶機同時發出一個重置包,連接馬上斷開,因此,google無罪

orzmeiren @charlesmok 确实出現過濾現象

CyberTime8 虽然能打开首页,但一搜敏感词,就会立刻无法显示 RT @charlesmok: #GoogleCN

Zimo_o @charlesmok 结果非常明了,更多细节,请自行使用China Channel进行测试 http://ow.ly/1pNuV RT 香港傳媒發現由谷歌.cn轉至.hk搜尋結果仍出現過濾,內地各位有否發現這現象?#gfw#googlecn

k2syfhl @charlesmok 没有加强 过滤敏感词以前就有了,就算在google.com/ncr里搜六四也会被重置。怎样才叫做加强呢?直接把google.com.hk封锁。

8Michaelyang8 @charlesmok 身为内地人民,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香港同胞,我们能看到GOOGLE更多的搜索结果,但是无法进入结果项页面。

dreamsafari @charlesmok 试了一下,.com和.com.hk是不是有过滤没仔细对比,至少搜索的结果还是不一样的

caroltx 恩,转至.hk后如搜索”刘晓波“还是出现屏蔽呀 RT@roseluqiu: RT @charlesmok: 香港傳媒發現由google.cn轉至.hk搜尋結果仍出現過濾,內地各位有否發現這現象?

sjzbear @charlesmok 是的,搜索敏感词还是会打不开网页

sugerla GFW可以过滤关键词。参见http://is.gd/aUiiG RT:@charlesmok: 香港傳媒發現由google.cn轉至.hk搜尋結果仍出現過濾,內地各位有否發現這現象?香港傳媒指谷歌回應是因為當尚加強了防火牆,但GFW能影響人家過濾結果嗎?如果能就不用黑名單啦。

sugerla @charlesmok GFW有一套”搜索引擎安全管理系统,负责对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过滤。参见:http://is.gd/aUiiG

nero1989 @charlesmok 在内地用google搜索某些敏感词就会显示该页无法显示,短时间内google都无法登陆……

ccshicaicai 搜索结果有过滤,也有敏感词输入后直接断开@charlesmok

garridlou @charlesmok Google 应该没有过滤搜索结果了。但是在中国内陆,原先看不到的搜索结果现在也还是一样看不到。因为 GFW 会拦截搜索查询的请求。事实上,一些原来在 g.cn 上搜得到的结果现在也会变得越加困难。相信中国内陆使用谷歌搜索被断网的现象会恢复到谷歌进中国之前

alric_woo @charlesmok 从23号中午的实验发现,google.com.hk上的内容还是有过滤的,表现为一搜索“敏感”词语就自动断开与google的连接,要数分钟够才能重新使用google。

科網泡沫夢醒十年

科網泡沫夢醒十年

今年三月,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的十周年悄悄地過去了。難道大家忘記了2000年3月的互聯網泡沫爆破?對很多香港的人來說,互聯網泡沫過去了後不留痕跡,但 對於香港來說,...

請各位移師信報論壇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aturday, March 20, 2010

開放頂級域名如爭取普選

三月中筆者到了肯雅內羅比參加互聯網名字與編號分配機構(ICANN)第37次會議ICANN是管理全球域名政策和運作的非政府機構,每年舉行三次大會,完全開放參與,輪流在各大洲舉行。

在肯雅舉行本身已是個挑戰,因為部份歐美政府認為當地政局不穩,發出了旅遊警告,令ICANN直至會前數星期,仍受到更改會議地點的壓力,而肯雅當局,甚至非洲的網絡界人士則努力游說及保證當地安全,ICANN亦感到改變地點非常「政治不正確」。事實證明,內羅比不是個特別危險的地方,不比美國任何一個大城市不安全。

可惜這次會議參與的人比平常少,只有約三、四百人,在重要議題上也未有突破,尤其是全面開放頂級域名方面。

此事已討論多年,應否推出很具爭議,至今各界別基本上已達共識,只爭論細節,如商標版權處理、如何保障發展中國家或中小企業能有機會參與競爭等,而ICANN管理層今次亦嘗試提出「表達申請意向」(EOI)機制,但未能提出終極開放申辦時間表,亦被批評為偷步和迫使別人在未知細節前就表態,制度上傾向有利大企業圍標壟斷,結果未獲通過,又再原地踏步。筆者不禁感嘆,這情景與香港政改何其相似。

刋載於《蘋果日報》2010年3月20日

Thursday, March 18, 2010

瀏覽器你我有得揀

「…Microsoft 承諾做法是透過網上軟體更新功能讓用戶選擇瀏覽器,並保證未來 5 年內所有購買新的視窗系統的歐盟區用戶都得享這便利。」

使用 Microsoft Windows 系統的電腦用戶,「首選」內置的 Internet Explorer(IE)瀏覽器,似是理所當然之事,雖然很多用戶也習慣自行下載其他的瀏覽器,始終 Microsoft 在自己的視窗系統有一定的優勢,但這情況在歐洲出現了新變化。

挪威的 Opera 早前向歐盟提出反壟斷投訴,指控 Microsoft 在視窗系統預設 IE 的做法不當,歐盟執委會同意,最後與 Microsoft 達成和解協議,要求 Microsoft 除了 IE 外,必須同時提供競爭對手的瀏覽器,方便消費者自由選擇。自 2 月底開始,Microsoft 開始允許部份歐洲的視窗用戶透過安裝選單下載不同的瀏覽器,包括 Mozilla FirefoxGoogleChrome蘋果Safari 和 Opera 等,測試先在英國、比利時和法國進行,預計到了 5 月可全面在歐盟國家推行。

原來,Microsoft 承諾做法是透過網上軟體更新功能讓用戶選擇瀏覽器,並保證未來 5 年內所有購買新的視窗系統的歐盟區用戶都得享這便利。初步消息傳來,Mozilla 表示從上個月在歐洲用戶選用 Firefox 的人數已超過 5 萬人,Opera 也說在歐洲多國下載其瀏覽器的人數亦增加了 3 倍。

根據分析互聯網市場分析公司 StatCounter 統計,去年 IE 瀏覽器在歐洲市場佔有率為 46%,本已低於全球的 58%;排行第二的是 Firefox(歐洲 39%、全球 31%),而 Opera、Chrome 和 Safari 則以 6%、4% 和 3% 排行第三至五名。Opera 在歐洲佔有率暫時可能還稍高一點,在全球未來最有潛力的瀏覽器競爭者,卻肯定是 Chrome 和 Safari。Google 的 Chrome 不久便會由瀏覽器變身操作系統,而蘋果電腦在硬件市場佔有率也節節上升,亦有利 Safari 的普及。

亞洲的反壟斷監管不及歐美嚴格,Microsoft 已表示未有計劃會為亞洲視窗用戶開此方便之門。那麼筆者又使用哪個瀏覽器?答案是同時開啟 Chrome 和 IE,甚至 Firefox,而 Chrome 因為其輕便及速度優勢已經成為筆者首選;然而,筆者因為有需要同時開放兩個 Facebook 戶口,習慣在 Chrome 以外同時開啟多至少一個瀏覽器。IE 與 Firefox 相比,前者勝在較穩定,後者卻有較多 Plug-in 選擇和創意功能,但近年亦漸被 Google 的 Chrome 追過,Firefox 的穩定近年也有下降之勢,已從筆者首選跌至第三選擇了。

刊載於《Hitech》 2010年3月18日

Tuesday, March 16, 2010

上網?唔該俾個牌嚟睇睇!

上網?唔該俾個牌嚟睇睇!

監控互聯網不止是中國政府的願望,看來更是任何忍受不了一個完全開放的環境和言論自由──尤其與自己利益或觀點不同的言論──的人的願意。近日西方國家開始有些要監控互聯...


請各位移師信報論壇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Thursday, March 11, 2010

移動滑鼠,抹淨香港

如果家近期有乘搭港鐵,也許也會留意到一個「灰黑色疑似香港地圖」的燈箱廣告,地圖上面有些「反白」的簽名,標語說:「多一個簽名,多一片清新空氣」,這是甚麼一回事?

廣告來自健康空氣行動(Clean Air Network, CAN),一個 2009 年成立的非牟利組織,旨在鼓勵公眾就空氣污染及其對健康的影響的表達意見,筆者也是 CAN 的其中一名顧問。CAN 作為一個非政府倡議組織,從頭開始便希望充分利用互聯網及社交網絡,配合新、舊媒體的宣傳,把關注香港空氣污染和對健康的代價的訊息,傳遞出去,希望更多朋友透過「簽名」集合力量,而簽名意思其實是搜集支持者的電郵地址。

這一年來,CAN 透過 FacebookTwitter,先逐步建立支持者的網絡,並嘗試各種爭取支持者注意力的手法;始終,在網絡中不少議題爭取用戶的注意及支持,宣傳手法只是第一步,爭取支持者以行動把訊息推出去更是重要。例如 CAN 在去年 11 月推出首個網上動畫,題為「停止呼吸!」(Breathing Not Allowed),CAN 稱之為「驚嚇動畫」、「內容觸目驚心」,以誇張驚嚇的手法帶出空氣污染的禍害,以有真憑實據的學術數據,把「絕望」的真相放在我們眼前,例如香港事實上每日均有 3 人因空氣污染而死。

同時在去年 11 月期間,CAN 在 Facebook 進行了「誰應該為空氣污染俾錢?」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人「堅決要求清新空氣,並進一步甘願為改善空氣付錢」。問卷調查是配合當時環境局的空氣質素指標檢討諮詢,把結果提交給政府參考,並利用這調查鼓勵市民把握最後機會就政府諮詢表達意見。

而現階段 CAN 的行動,進一步利用新舊媒體、網上及現實世界的配合,把訊息推出去。除一系列地鐵廣告外,超過 200 間餐廳和健身中心於 3 月起 6 個星期為健康空氣行動舉行簽名行動,於顧客結賬時,職員會派發健康空氣行動的請願書。顧客可以即場簽名交還參與的餐廳,或上網簽名,並在多份中英文報章雜誌、網上飲食媒體 OpenRice、電視台、領匯商場等合作宣傳空氣污染訊息,還有流動通訊公司以短訊向客戶發放訊息。

而網上簽名的特色,是用戶可在網站選擇一個香港地區的地圖,在灰黑的、像被煙熏著的圖像上以滑鼠簽名,每一個簽名就把觸及的部分抹白了,愈多的簽名,地圖就愈還原了,寓意是以每個人的行動參與,同心同力抹走污濁空氣,把香港清新起來。公眾亦可下載熒幕保護程式和具教育性的 iPhone 的應用程式,以即時接收有關空氣污染的資訊。

CAN 是利用新媒體作議題倡議的好例子,並持續地以不同技術、平台、網絡,爭取用戶以行動參與及把訊息推廣出去,廣達政府、民間以至商業機構。

健康空氣行動(Clean Air Network)
網站:www.hongkongcan.org
Twitter (中文):@CANchinese
Twitter (英文):@CleanAirNetwork
facebook:www.facebook.com/cleanairnetwork
YouTube:「停止呼吸!」“ Breathing Not Allowed” www.youtube.com/watch?v=yE_QaOjOHzw

刊載於《Hitech》 2010年3月11日

Tuesday, March 09, 2010

[CWHK] 2011: we were warned...about IPv6

http://www.cw.com.hk/content/2011-we-were-warnedabout-ipv6 

2011: we were warned...about IPv6 

For years we’ve been told that IPv4—the present Internet protocol standard—would be running out soon, and when IPv6 takes over, there will be enough IP addresses to go around for every sand particle on the earth’s surface. That sounds wonderful, but nobody seems to truly understand that IPv4 addresses are running out. 

Even now, when the Number Resource Organization (NRO)—the offici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five Regional Internet Registries (RIRs) that oversee the allocation of Internet number resources—recently announced that less than 10% of available IPv4 addresses remain unallocated, businesses still don’t seem to care. Companies that depend on the Internet for their business seem oblivious, as do ISPs who provide Net access for their clients. 

Train wreck dead ahead 

Why is this? For one thing, IPv6 is not your traditional “upgrade” with immediately beneficial features. The upgrade will improve things like multicasts and router processing, but the Internet won’t run significantly faster over IPv6 than it does IPv4. Also, there aren’t enough trained IPv6 network engineers around, so companies will have human-resource problems implementing the upgrade. Why not simply wait? 

The inconvenient truth is that the longer we wait, the more costly it will be once we eventually have to switch. 

“We’ve reached a critical low water mark for IP addresses,” said Geoff Huston, chief scientist for the Asia 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 (APNIC) and global expert on IP address usage. “Out of the original 4.5 billion [IP] addresses, less than 400 million remain. This is simply not enough to fuel further Internet growth. Consider how many new Internet compatible mobile phones were connected during 2009 in Asia-Pacific alone.” 

The IP addresses run out WHEN? 

While APNIC will continue to allocate IPv4 addresses to the industry, it anticipates that the central world-wide pool will run out during late 2011. Asia-Pacific ISPs will only be able to get IPv4 address for a few months after that, until APNIC’s pool depletes. Last month, APNIC issued a warning to the Internet community in Asia about this curiously little-known upcoming threat: that organizations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to conduct business have only a limited time to act and adapt to changing technology. It is anticipated that for some years to come, businesses will continue to run IPv4 and IPv6 simultaneously over dual-stacking. 

Paul Wilson, director general of APNIC, warns, “Without planning and risk assessment, IPv4 exhaustion poses a tangible threat to the long-term growth and innovation of virtually all organizations in the region.” And du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Internet in Asia, the situation here is even more dire. Of the 190.1 million IPv4 addresses allocated during 2009, 45.87% were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with China consuming more IPv4 addresses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s Hong Kong ready? Probably not. Only one local ISP provides IPv6 support to its customers. Others cite lack of demand—a classic chicken-and-egg dilemma. But fortunately the OGICIO has taken the lead in supporting IPv6 in the Government Backbone Network (GNET), enabling the government’s domain name and web hosting services to support IPv6, so that all gov.hk domains and over 200 government websites can be resolved and accessed respectively through IPv6. 

IPv6 adoption is one of the key priorities and initiatives of the global Internet Society, and locally Internet Society Hong Kong (ISOC-HK) has organized two well attended forums for international experts to share experience with the local network engineering community, including one on security issues arising from IPv6 deployment on February 23 to an overflow audience. A Working Group has been formed under ISOC-HK to coordinate future training and promotional activities. On April 13-14, INET Asia (the Asia conference of ISOC) will organize another sharing session with developers around Asia to report on regional progress—subjects will include domain name business, security & privacy, and IPv6. 

Published on Computerworld Hong Kong on March 9 2010

人生有幾多個廿年?功能組別缺陷二十年不變

人生有幾多個廿年?功能組別缺陷二十年不變

上週六筆者在一個電台節目聽到一位年輕人質疑即使實行普選,是否一定要取消功能組別。筆者不能不慨嘆,自八十年代政府引入功能組別選舉至今,我們不停為這個議題拗來拗去,...

請各位移師信報論壇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Thursday, March 04, 2010

不滿足於做最不醜的小鴨

「…利用互聯網平台及 Web 2.0 技術,改善政府與市民的關係和管治效率,提高施政的透明度,才是新一代電子政務的核心理念,但技術只不過是工具,開放思維、放膽溝通更重要。」

推特友(Twitter-ers)JansenJason 早前發現了,一個設計網站中的「終極醜陋政府網站博覽」,其中對香港政府網站(www.gov.hk)的評語是「比起很多其他網站還算好」,他們就在 Twitter 告訴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葛輝(@HKGCIO)。不久葛輝便在他的網誌回應:「我們不滿足於做最不醜的小鴨,我們要做漂亮的天鵝!」,還乘機介紹了將於本月面世,外觀改善不少的政府網站新版面,專為流動用戶設計的輕裝網站,以及在秋季將會推出的 MyGovHK(我的香港政府)個人化網頁。

筆者以前也曾在此欄提過,葛輝是少數直接在網上與市民溝通的官員,而且保證如假包換,真人親身上陣,他也善於利用網誌和 Twitter 提高政策透明度,用作透露未出籠也未正式宣布的政府計劃,拉近與市民距離。新的政府網站設計及 MyGovHK 概念,當局去年也曾與筆者分享過,筆者覺得設計好固然是美事,但互動功能更是重要,市民個人戶口更是重要。

其實,在兩年多前,筆者與民間智庫公共專業聯盟已在《電子政府與良好管治》報告書中,建議參考如新加坡政府「SingPass」的單一戶口,提供「一站式」、「單一戶口」服務,我們甚至設計了個人化香港政府網頁的概念版,每個市民或機構都可登記成為用戶,在政府入門網站用單一帳戶登入,使用綜合政府服務,不用理會哪個部門管轄,「一站式」地處理所有網上投訴、申報、申請、登記、更新、查詢、付款、預約及提交電子表格。敏感的服務如交稅等,則可利用數碼證書作為雙重認證,統一和簡化了安全管理。

我們的概念版介面更模擬 iGoogle 的小工具(Gadgets),以 AJAX 技術,容許用戶拖放(Drag and Drop)所需政府資訊和服務,隨意擺放於個人版面之上,為增強介面的人性化,當然也容許用戶選擇橫幅、顏色和語言。總之,設計及介面使用要易用和不說自明,更必須有足夠的後援系統,政府各部門也要投入適當資源配合,各部門的服務保安分級和存取權限都要進行標準化。

兩年前我們已指出利用互聯網平台及 Web 2.0 技術,改善政府與市民的關係和管治效率,提高施政的透明度,才是新一代電子政務的核心理念,但技術只不過是工具,開放思維、放膽溝通更重要。我們熱切期待 MyGovHK 出台,也希望這個人化平台可繼續得到政府重視,支援持續發展。

「終極醜陋政府網站博覽」 http://ow.ly/104pB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網誌 http://hkgcio.blogspot.com
《電子政府與良好管治》報告書 http://tinyurl.com/yhr69wy

刊載於《Hitech》 2010年3月4日

Tuesday, March 02, 2010

當商業利益被包裝為公眾利益

當商業利益被包裝為公眾利益

2010年在南非舉辦的世界盃,由有線電視花了據說四億元,連續第三屆投得獨家轉播權。在過去兩屆,有線都與無線、亞視達成協議,讓兩家免費電視台轉播四場主要賽事,即開...

請各位移師信報論壇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