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IPv6:狼來了?

相信大家也聽過互聯網協議(IP)地址快將耗盡的消息。現在通用的IPv4標準只支援大概40億(232)個網絡地址,不過,新版的IPv6,可支援2128(約3.4 ×1038)個地址,根據維基百科所述:「這等於在地球上每平方毫米(mm2)6.7×1017地址」。互聯網工程任務小組(IETF)早在1994年已認可IPv6,並於1998年成為IETF的草案標準,為何至今仍未普及?難道IP地址耗盡這事,又是一個「狼來了」的故事?

事實上,IPv6的普及進度緩慢,是個有趣而複雜的問題,涉及不止科技及應用,更受國際政策、商業、經濟甚至心理因來影響。但為何這麼難啓動過渡?無可否認的是,雖然業內人士大多知道IPv4地址遲早不夠用,惟公眾仍未覺醒。

在過去兩年多,香港互聯網協會已與負責區內分配IP地址的亞太網絡資訊中心(APNIC)合辦了多次深入的技術訓練,但為了更廣泛地向業界各階層推廣採用IPv6的訊息,我們在1123日舉辦首屆IPv6 World Asia論壇,並成立了IPv6工作小組,在未來加强統籌推動宣傳。

IPv4
地址真的快用完?分發IP地址的國際機構告訴我們,到20119月就派完了,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即使期間曾現經濟不景等原因,拖慢地址耗盡的速度,但也差不了多少。到時互聯網就完全不能擴展,完全沒有新的IPv4地址供應?也不一定,因為有些國家和機構過去貯積了過多IPv4地址,在未來兩年間相信會轉讓,在不足或沒有新貨供應下發展成為一個臨時的二手市場;但在需求只會不斷增加下,例如要發展「任何東西也連上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願景,加上現在全球互聯網用户數目「只有」10多億,下個10億正在發展中國家等待中,IPv4地址不可能支持多久。

然而,IPv6的發展差強人意,又是什麼原因?在技術上,互聯網骨幹的器材近年絕大部分已支援IPv6,連用戶端的操作系統如微軟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都已支援IPv6。那麼還等什麼?問題正出在過渡IPv6過程中,用戶感覺什麼也沒變,應用不是功能強了、快了,那麼又何必呢?說IPv4地址快將耗盡,但誰想帶頭花錢採用,倒不如等到最後一刻?但從整體互聯網環境來看,多數人拖延到最後是危險的;最後才被迫過渡也有可能增加成本及風險。例如,未來很長的日子,IPv4IPv6地址將共存,網絡上游走兩種不同制式的交通,現時的網絡安全儀器和經濟集中於IPv4,到大需IPv6應用出現時,應怎辦?

上月筆者到了埃及參加互聯網管治論壇(IGF),全球IPv6發展也是主要議題之一。ICANN(國際互聯網名稱和編號分配機構)行政總裁Rod Beckstrom提出了一個具爭議性的建議,指國家政府應提供經濟誘因(包括稅務優惠),鼓勵企業及互聯網供應商加快支援IPv6

在香港,至今IPv6的支援亦只限於在大學網絡、政府內部主幹網絡和香港互聯網交換中心(HKIX)。管理「.hk」域名的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公司最近也開始支援IPv6地址的glue records,但不少本地互聯網供應商尚未支援IPv6,企業、公眾認識仍然不足。業界和政府有必要進行系統性風險評估,除了加強教育宣傳,也要探討政策上更有效的鼓勵措施。

刊載於《ezone》2009年12月17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