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社交網路商戰

「…社交網絡宣傳與傳統甚至其他網上廣告的分別,是消費者要自己決定是否接收某公司或品牌從社交網絡上發出的訊息,針對性更強,相信更有效果。」

每年這個時間,聖誕、新年的消費趨勢,反映市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都是各界關注重點。而近年隨著電子商貿普及,每年我們都會留意網上購買禮物與整體消費的比較,而今年有一個較新的角度,就是社交網絡媒體的角色。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ComScore 發現,像 FacebookTwitter 這些社交網絡,雖然並非直接提供電子交易平台,今年卻影響了 28% 的消費者對假期購物的決定和選擇。由這個新的角度得出的結論,可說令人「大開眼界」。Facebook 號稱擁有 3.5 億以上用戶,Twitter 也有 5,800 萬用戶,必定有其影響作用,但要具體化地分析和證實並不容易。

ComScore 發現在回應的消費者中,有 7% 加入某公司在 Facebook 的「Fans」頁,以求收到其優惠訊息,5% 亦會為此追隨這公司的 Twitter 戶口。除了提供「著數」消息,商戶也開始在社交網絡內提供其他應用,例如柯達Facebook 頁內有一個讓用戶製作相片集和與朋友分享相片的應用,百貨公司 J.C. Penney 也鼓勵用戶在其 Facebook 頁內分享選購禮物的心得。

不過,「影響」這個詞語可謂可圈可點。甚麼才算有影響,與購買決定有何關係,可以如何量化,實難作定論。傳統分析假期消費的數據當然比較清楚:另一家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ShopperTrak 發現,在常用為傳統指標作用的「黑色星期五」(即 11 月底感恩節後一日的銷情,用作估計之後的聖誕新年消費水平)銷售量看來,整體消費稍微增長了半個百分點。但網上銷情卻大增,另一家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Coremetrics 亦發現,在網上消費人士今年平均多花了 35%,反映很多人的消費模式正在大幅度改變中。

社交網絡宣傳與傳統甚至其他網上廣告的分別,是消費者要自己決定是否接收某公司或品牌從社交網絡上發出的訊息,針對性更強,相信更有效果。事實上,社交網絡帶來的新思維,是企業和品牌不再只集中直接的宣傳訊息,而須要創造和保存與客戶間的價值建議,變成一種建基於雙向交流、通訊的長遠關係,從而發展更高的客戶忠誠度。

刊載於《Hitech》 2009年12月24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