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06, 2008

淫審條例諮詢初探

淫審條例諮詢初探

政府終於推出《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檢討諮詢。本來早在一、兩年前接連發生大衛像、中大學生報等事件後,引發社會對淫褻及不雅物品審查尺度與機制的討論及爭議,政府已承諾檢討這條例,及至今年年初「淫照事件」,卻令條例的諮詢加入了更多有關互聯網上監管的內容。

就 此條例檢討諮詢,筆者立場一向是應該集中在淫褻及不雅物品審查尺度與機制,是否能與社會及市民觀念發展配合和與時並進,而在法律上必須保持技術和媒體中立 和公平,如非證實必要,則不應針對性地對付某一技術或媒體。所以,年初「淫照事件」發生後,輿論針對網上執法是否不足或有不清晰之處,甚至資訊科技業界亦 有人「拉隊」高調要求檢討網上執法,筆者一直不同意這些做「政治秀」手法,認為只會玩火自焚。

其實,「淫照事件」反映出的問題,主要出於執 法者的處理手法,傳統傳媒亦過分利用所流傳的內容大肆炒作,公眾誤以為這些問題出自於互聯網,就要針對這很多人都只一知半解的技術和媒體要「加強監管」, 就像這十年來市民面對任何問題都以為政府萬能,應該介入就能解決;但事實上不是說政府無能,而是說很多事情政府不應該管,管也幫不上忙,應以其他方法處 理。加上網絡監察問題影響深遠而且敏感,從「淫照事件」引發網民上街示威回應,可見這問題的爭議性和極化立場,處理要小心之餘,加強監管恐怕並非良策。

就 在新媒體規管淫褻及不雅資訊,檢討諮詢文件以「重點」提出,「鑒於新媒體的出現,尤其是互聯網日漸普及,公眾認為有必要訂立措施以保護青少年免受新媒體上 的淫褻及不雅資訊所荼毒」,已經令人覺得有為新媒體尤其互聯網定性為「不良」之嫌,而且以「公眾認為」作監管借口之實,致政府雖說諮詢無預設立場,卻難令 人信服。

強制過濾無市場

檢討諮詢文 件中的主要建議,多數是技術或執行上不可能或無效,或屬過度監管及影響資訊自由,筆者必須指出並反對。例如立法強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提供過濾軟件服務,當 局以為「於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層面的過濾服務較家用過濾軟件有效……相對較難被破解」,其實又有多難?現行市面免費下載使用的規避軟件多的是,而任何層面的 過濾也必然達不到百分百安全。強制互聯網供應商提供過濾軟件服務,除了在極權國家(包括中國大陸,但也多數不公然地進行)外,少有聽聞。

另 一個疑點是,既然互聯網供應商能提供過濾軟件服務,若真有市場需求,為什麼今天沒有供應商提供?是成本問題,還是根本沒有實際市場需求?強制推行一樣市場 可能因為沒足夠人願意付錢的服務,影響所有用戶的成本和價格,有違自由經濟原則,政府必須充分分析互聯網供應商為何不自行提供過濾軟件服務的經濟背景,這 比政府所指「一些規模較小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提供過濾服務或會面對經營困難」的問題更根本及重要。政府應處理的反而是,如何為市場供應商提供過濾服務提供 足夠環境及誘因,只要有部分供應商提供,用戶就可自行選擇,其他只是市場訊息和教育問題,根本不用立法強制。

諮詢中部分建議,亦令人覺得有 欠深思熟慮。例如以「先輸入信用卡資料方法核實瀏覽人士身份,確保其年滿十八歲」,只是海外一些網站自行使用方法,明顯並不完善,因為並非所有人都是信用 卡用戶,但政府卻以此為「收緊法定限制」建議之一,令人費解。再說,政府連強制十八歲以下人士不准買煙也辦不到,竟然以為可用這些方法有效核實身份?

缺乏深入分析

筆 者傾向贊成文件中「保留現行共同規管的機制,並引進行政措施加以改善」的建議,但就什麼行政措施應該與可行,仍需深入研究。例如,建議「收緊互聯網服務供 應商與用戶之間的服務合約條文,加入具體的條款以禁止用戶發布淫褻或不雅物品,並要求用戶事前同意,如果有人通知互聯網協會用戶違反《條例》,互聯網供應 商協會可採取有關行動,而用戶不得異議」,涉及用戶權益及互聯網供應商協會沒有權力執行等問題;同樣地,「制訂措施針對屢犯者,包括限制違規者的頻寬;如 用戶違反合約條款,則暫停提供或終止服務」,這些相似守則在目前數碼版權諮詢也成立了業界和用戶專題小組討論中,還有很多細節不在文件這數十字表達之內。

如果把這份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文件與近年多輪版權諮詢文件比較,這份文件缺乏深入分析,包括在法律和經濟上,也明顯地少了與海外制度的比較,有可能是做得不足,但也更有可能是在先進自由國家不易找到先例,難度要找極權或宗教原教主義國家作比較?

始 終,「過濾」只是內容審查的美名,而中文根本沒有如英文字「censorship」同樣帶負面含義的翻譯。沒有聽聞過先進自由國家會有像這文件建議的監 察,我們不可低估這些建議對香港資訊自由這「基石」的影響,無論在國際形象或實際傷害上,還怎能有顏面自稱國際城市?連財政司司長在演說中也有提及過的創 意城市經濟學家李察.佛羅里特(Richard Florida),一直指「包容」(tolerance)是與技術和人才,是對城市高科技產業發展同等重要的3T因素,我們豈能開倒車?

加强管制第一步

也 許因為公眾對互聯網因不了解而生疑,在內容審查這事上,部分公眾尤其不常使用和不甚了解的,經常要求加強監管,試想若政府建議書局要根據黑名單過濾書刊, 社會回響將如何,但為什麼過濾網站就變成理所當然?網上有把諮詢建議與「二十三條」比較,其實並不過分,因為政府若以公眾普遍反對的淫褻及不雅物品先作開 刀,立下監察機制和先例,難保不是溫水煮蛙,將來同樣加強對意識形態、政治、宗教內容作管控。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8年10月6日

2 Comments:

At 1:25 PM, Blogger Henry Chan said...

Hi, all, I agree with Charles viewpoints. If you go to the bookshop, then you can buy the good books or bad books because it is the right of you to do so. There is no need to control the bookshops by law to sell the good books only. It is the same as the contents in Internet. In addition, I think that we can educate the parents and youths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good contents and bad contents in Internet. For the young kids, it is good for the parents to buy the filter software. As a result, the persons who read the bad contents in Internet should bear their own responsibilities in their lives. My point is so clear that freedom is restricted only when some persons can not differentiate what is right and wrong.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solutions. Regards, Henry Kar Ming Chan

 
At 12:50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I just want to point out that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ways of publishing contents, e.g. magazines & books and the way individuals are publishing their personal contents on the WWW and Internet, e.g. blog, wiki & youtube. For example, a person can easily shoot a piece of video and upload it on the Internet to share with everyone. But it is the individual's responsibility to make sure the contents are not "offensive" to others. Therefore, the law should apply to individual's conduct.e.g punish someone who is stealing. It doesn't make sense to punish the general public for the crime that individuals commit. By doing Internet content filtering, you are punishing the general public which is what the review document seems to suggest!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