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02, 2007

向局長提出十點建議

向局長提出十點建議

  明天起,掌管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新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局長馬時亨會首日上班,開始新的工作。我在這裏提出十點建議、十個希望局長關注的政策範圍。


  1. 捍衞資訊自自 言論、表達、資訊流通自由,是香港經濟發展及公平社會發展的主要基石,不容侵害,而近期影視處一連串行動、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報告書香港電台前途不明,都令人擔憂香港的言論、新聞自由及編輯自主正在逐步收窄中;希望局長能正視和捍衞資訊自由這個影響香港國際形象、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

  2. 發展人力資源及教育 香港資訊科技的人力資源,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大學科技及工程學科收生情況持續不理想,人才供應出現斷層危機,政府要重整中小學科學教育策略,令孩子對科學產生興趣,改變因單獨發展金融業的政策而可能發給社會不正確的訊息;在產業人才資源發展方面,加快落實在現有基礎上的專業認證(如香港電腦學會)及資歷架構計劃。

  3. 積極推動政策可帶動的主要應用 在政府2.0的發展,有兩方面需要政策主導發展:首先,是對市民服務相關的電子化,特別在醫療信息科技及電子運輸資訊,都是時機成熟,對民生也能帶來很大益處的範圍,政府應以政策及資源帶動市場發展配合;另外,利用Web 2.0概念實行更開放和市民直接參與的電子政府,才能面對現代的知識型市民而達致有效管治。

  4. 優化政府機構對業界支援 不少政府資助的產業支援機構,一直給業界的感覺是,錢花了,但沒充分利用,效果不佳;例如貿易發展局加強協助港商把握上海及內地商機、應用科技研究院增強自身對產業了解從而改善合作等,都不用多花多少資源,只要機構運作心態調整一下便成。政府本身也要為業界爭取國民待遇,而非「逐一開放」CEPA類「優惠」。

  5. 改革政府資訊科技採購 政府資訊科技項目版權再用、採購合約條款、只看價低者得、部門項目管理標準等很多問題,一直困擾業界,限制了企業的業務發展,更令個別項目質素和整體業界發展也受到影響,這問題涉及眾多政府部門,局長須有很強的意志和決心,才能推動改革,但若能做到,對業界發展就有很大意義。

  6. 堅持電訊開放政策及基建 香港的開放電訊市場政策是全世界公認的成功例子,未來也有很多的重要工作,如引入WiMAX、流動電視、數碼廣播等服務;政府將成立的通訊管理局,必須堅持電訊管理局的開放及市場政策方向,而放棄廣播事務管理局干預內容及市場的作風。在互聯網基建發展方面,應盡快執行域名管理諮詢的改革建議,以及支持IPv6應用發展。

  7. 建造無線城市 香港雖有先進3G服務,但在應用上的發展未如理想,城市Wi-Fi服務的發展也較不少先進城市落後,雖然政府將會花上二億元在政府大廈及設施提供免費Wi-Fi服務,但這只可算是開了頭;政府應參考海外經驗,引入市場參與及競爭,擴大服務範圍。鼓勵基建是相對容易踏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有效推動應用發展的配合。

  8. 強化資訊保安系統 香港愈倚賴資訊科技及互聯網,網絡安全就愈重要,社會面對的危機就愈大,然而,政府至今依然沒有常設地撥款給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使其服務範圍較小,也沒有資源作較前瞻性的發展和研究,而且香港連主動的網絡安全監察都沒做,只靠HKCERT作補救工作,是香港社會、經濟,尤其是金融業界面對的主要潛在風險之一。

  9. 以現代化版權觀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過去的版權觀念往往太偏重大影音企業利益,忽視後來創作者和消費者利益,政府應在數碼版權法例修訂中引入「合理使用」原則,並在資源上支持新版權觀的「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發展(在這方面香港又再已落後於中台印日韓等地),反而不用再投放資源於已在國際上被證實為大企業利益所主導、不利消費者的數碼版權管理(DRM)技術

  
10. 持續支援數碼共融 數碼共融在二十一世紀肯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不可或缺部分,香港社聯及其他社會服務機構過去在很有限資源下,仍然做了很多優質的工作,包括引進產業及政府資助的「數碼共融基金」,政府可考慮為這有意義而且能為未來投資的計劃提供更穩定的資助方案,例如域名收入、電訊營運基金等來源,為社會共融作出更人性化的投資。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7月2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