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30, 2007

七一提早起步 民主盡快達到:維園二時見!

七一遊行,IT界的朋友,會與公共專業聯盟的朋友一起在維園西面(銅鑼灣)入口噴水池廣場(栢寕酒店對面)集合起行,因為今年遊行提早在二時半出發,我們會準時二時集合!我們遊行的目的只有一個,爭取民主,2012雙普選,絕不與別的訴求混淆!

請穿白衣!星期日二時見!風雨不改!

《e個世界》:回歸十年

本星期我在香港電台第二台《e個世界》(逢星期六下午六至八時)節目中,讀出以下錄音環節(第一小時擋案 20:35-23:20)請收聽

今晚是香港回歸十年大日子的前夕,正好是我們每一個香港市民,回想過去十年光陰的好機會。近期,我也接受了不少傳媒朋友的訪問,大家都樂於把十年前的事物與今天比
較,又或者講一下十年之間的發展,經歷過的大事,再展望將來。

十年來,在資訊科技方面,最重要的發展,當然是互聯網;當年在1997年時,我在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工作,提供撥號上網,正在引入56k數據器,今天家用寬頻上網速度隨便也8-10M,甚至有高達1G的服務,即是在數字上,速度提升了二百至萬多倍,但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應用上從出版內容形式,從上而下的Web 1.0,發展至今天用戶參與主導的Web 2.0。香港的資訊科技業,也在十年間剛好經過了整整一個循環,由1997年起跟上全世界的互聯網熱潮,至二千年科網股災,和2003/4年的谷底,至到近兩年的復甦。

那麽,明天七月一日你會做什麼呢?自從2003年起,我們資訊科技界有一班朋友,都會發電郵邀請友好一起集合參加七一遊行,雖然每次集合的人數不算很多,但每次事後我們都會發現,不少其他行家其實即使沒有來集合出發,都有參加遊行,而我們每年都保留單一訴求,就是民主普選。今年,我們也會在維園噴泉先集合,聯同其他專業界的朋友,一同出發。

今年是回歸十年,我們的心情會比較特別,心中
都會問,目標在未來十年,能否爭取得到?

Friday, June 29, 2007

為公共廣播服務在立法會發言

今早去了立法會參加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的會議,議程題目是「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及相關事宜」,我代表香港互聯網協會提交文件及發言,建議引入選舉產生的董事局成員、成立技術委員會,以及轉營香港電台至為新的公共廣播服務機構,保持品牌公信力,扞衞新聞自由。其他我參與的與會團體還有香港人權監察撐港台運動公共專業聯盟新力量網絡,和友好的IT呼聲,我們和所有其他與會團體全部不滿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提交的報告,要求把「正在公共廣播」的香港電台轉營為新的公共廣播服務機構。

另外,撐港台運動今天也在蘋果日報刊登廣告,支持香港電台!

Thursday, June 28, 2007

新書:《袋巾背後》和《有得揀 你至係老闆》

去了梁家傑新書的簽名會,買了書,有Alan寫的《袋巾背後》和「群星」合寫的《有得揀 你至係老闆》,除了找主角Alan簽名,還有其他一起走過那段日子的戰友,互相簽名留念。

在《有得揀 你至係老闆》,也有我寫的一小段文字,內容來自參選時blog這個post

還有另一本值得介紹,同樣必須收藏的:民主黨新書--《一起走過的日子》,連書都有MV廣告,的確少有,橋唔錯!這圖冊內圖片珍貴,真的包涵了我們香港愛民主的人一起走過的日子。介紹你,快去買齊這三本書吧!

Wednesday, June 27, 2007

擦鞋政治勢力弄巧反拙

陶傑今天在蘋果的《陶傑短評》題為「就是不給」,竟然也談「科技」:

曾新班子出場,曾蔭權隨即發表「施政五大重點」。那五重點呢?曾特首指示:「 一,發展全球 性金融中心,維持生活質素,保存文化遺產。二,改善食物安全和空 氣質素。三,努力扶貧,人 人有工做。四,大量投資教育,放寬入境政策,確立良好的醫療安排。五,徹底解決普選問題。 」
「曾五點」缺了那一個最流行名詞呢?對了,甚麼都有,就是沒有「科技」二字。
因 為一股政治勢力,最近衝擊曾蔭權的「行政主導」權威,不惜遊行示威,硬要「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這副招牌加上「科技」二字。你越衝擊,咱們曾特首越是不給...
科技界 一時情緒盲動,行為偏激,大搞對抗,弄巧反拙,不但自己的圖謀未能得逞,連特 區八 大學的科技理工系的畢業生出路,也隨時受拖累。當年若是集體下跪,和諧請願,特首或會憐恤收貨。中國欣賞煲呔,說不定就因為曾某這副硬骨頭。現在怎 麼辦?
就看有沒有科技中人,能直通最上層,有辦法讓胡主七一慶典,在香港喊一句「特區科技發展就是好」,叫旁邊的煲呔笑容尷尬。
若無此能耐,只好吸收教訓,認命算了。

才子說話,高深莫測,那句真假,請君解讀。誰是這股政治勢力,帶頭示威上鏡,卻連公開支持單仲偕的修訂案也不願,不肯游說相熟的保皇黨投票反抗政府立場,乾說要扞衞科技,實情乖乖地等候特首法落,所以,說這是股政治勢力,一點沒錯,但沒有真正的專業自主,只是股無能無為的自私抽水政治圖謀,怎看也沒有真的為業界、社會整體利益出發。還靠他們直達天庭?

剛好今天政府宣佈新的策發會名單,資訊科技全出局,除了一如所料小弟被out之外,譚偉豪也"motorola"了,難道以後真的只有新被委任的葉劉淑儀為科技進言?認命?要命!這,無言以對。

問題不在於曾蔭權莫視科技,問題在於制度,並不真正向人民問責的政府,令這擦鞋文化愈吹愈勁,十年回歸,這就是香港的新現實?你希望你我的下一代全變成中華擦鞋英雄?七一,我們有責任為香港,一步步踏出良心。


另,今天立法會通過了《2006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我對政府提交的法案仍然是有點失望,「沖淡」的「董事/合夥人刑責」,恐怕未能對商軟件侵權提供足夠阻嚇,而平行進口仍然構成刑責,只是期限由18個月縮至9個月,也是對影音版權擁有者過份保護,對消費者不公平。我以前寫的意見立場:
香港盜版不跌反升 (2006.6.5)
版權法修訂建議令人失望 (2005.11.15)

Tuesday, June 26, 2007

Hong Kong ICT Awards 2007: Best Lifestyle Award Official Launch



Monday, June 25, 2007

向電訊業無名英雄致敬

向電訊業無名英雄致敬

   香港回歸即將十年,在這十年間,特別是對資訊科技業而言,剛好是經歷了一整個周期。回想十年前,筆者從事的互聯網服務供應行業,尚在萌芽階段,當年最大的互聯網供應商是星光,香港電訊的網上行才剛開始進入市場;在這十年間,我們從撥號到寬頻上網,從瀏覽入門網站至用戶創作內容,經歷了由起步到2000年泡沫爆破,以至今天中國有二億網民、美國《時代雜誌》把你和我選為風雲人物的Web 2.0世代。

  回看這些起跌,我當然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這十年前後的確是個奇異旅程,我們走了很遠的路,但又好像有種從頭開始的感覺;Web 2.0的周期應該尚未見頂,全球電訊業正回歸升軌,的確與十年前有相似之處。可惜,在另一方面,十年前特區政府在回歸後成立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局,以及創新科技署等,突顯對科技的重視,回歸十年後「科技」卻從政策局除名,令人唏噓。

  即使方向正確,但執行上遇到困難,受到批評,我們就停了下來。試問十年不夠的時間,在有限支持下,我們的政府就放棄了對發展科技產業的僅有支持態度,是多麼可惜的事。香港發展科技產業是有優勢的,我們的電訊基建和全面開放的市場,是香港這十年經濟發展背後的無名英雄。傳媒近期喜歡做十年回顧,有人問我盈科收購香港電訊是否電訊業界過去十年最重要的事件,我想了一會兒,還是覺得這十年間電訊業對自己業界以至香港社會影響最大的,應該是1998年香港國際電訊有限公司在與政府進行漫長的談判後,獲得政府六十七億元現金補償,換取其交回對外電訊線路和服務的專營牌照,比較2006年的原來限期,提早了八年。

開放市場意義重大

  這買來的時間對香港是極其重要的。對電訊業本身而言,全面開放對外電訊市場,讓香港在當年電訊熱潮期間趕上快車,令香港趕及在國際電訊公司的快速增長時期成為其投資對象,直接有助建立香港作為亞洲電訊樞紐的地位。無論是作為香港當上世界金融中心的基本條件、在消費者層面長途電話費的節省,甚至在防禦方面如要面對像去年年底台灣海底電纜切斷這些天災,1998年的決定可以說是比較什麼「打大鱷」更有長遠正面影響的。

  如果當年香港電訊政策議而不決,多等一兩年,泡沫爆破了,政策便不能達到相同效果,甚至可能打回原形,要等到去年2006才開放市場!當時大概很多人都不明白「購回」專營權的意義和重要性,看見「大拿拿」幾十億付給私人公司,還不是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但只要放棄短視批評,細心想想,這六十七億元為香港消費者、各行各業以至整體經濟所帶來的回報,又豈止於十、百倍?

  講到十多年電訊市場開放功績,電訊管理局功不可沒。十多年來的三代總監,艾維朗定下方向,王錫基和區文浩完成大業,而在回歸第十年的630日之後,區文浩也將會卸任。筆者上周與幾代互聯網行家宴請區先生,預祝他榮休。區先生回憶說,當年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1995年、因為警方關閉互聯網供應商而在立法局一個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可謂不打不相識。

態度專業

  到今年年初,因為電纜事故,我再和他在立法會對面而坐,只見區先生謙謙君子地冷靜回應提問,責難的議員們依然不懂也不求甚解,但卻擁有無限最後發言權。

  區先生和電管局很多的同事一樣,是工程師出身。多年以來我對他們維護電訊業競爭和發展香港資訊基建的專業態度都非常敬佩,我相信,他們和眾多守在社會各崗位的專業人員一樣,都是香港回歸十年的無名英雄。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6月25日

Sunday, June 24, 2007

回歸十年風雲人物:你和我

這個香港電台明報合辦的選舉結束了,結果第一位一如意料是曾蔭權。我想,像《時代雜誌》也能選也你和我的全球網民為去年的風雲人物,回歸十年風雲人物應該是屬於全香港七百萬共同渡過SARS,五十萬在2004七一遊行改變了香港命運的香港市民。(我說的在電視版的9:07-9:18。)

也談新三司十二局人選

昨天特首正式宣佈第三屆特區政府三司十二局新人選,最受人注目的自然是六位新局長。

陳家強教授
被委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我曾與陳教授在消費者委員會共事數年,還有策發會,他給我的印象是有能力,開明但也會妥協,不像象牙塔內的學者,他支持公平競爭法的立法,與大財團沒有多大關係,但如他自己承認,他缺乏經驗,尤其政治和實際機構管理工作,一入候門深似海,我wish him the best。我也清楚記得,KC在策發會曾表示支持香港發展創意及科技產業,希望他在政府內能保持這立場。

鄭汝樺被委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我認識她時她是在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副局長,負責的包括通訊監管和數碼港,後來她在去年調任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我在消委會再與她碰上;她是能幹但低調的人,手上運輸及房屋兩者都是最不好惹的事務,對她肯定是一大挑戰,我也必要wish her the best。我期待在交通諮詢委員會未來與她在第三個政策局合作。

邱騰華被委任環境局局長,我在他任工業貿易署副署長時曾經是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委員,認識不深,但最近在香港大學的一個與學生談就業的講座中,聽到他說出一段他在多年前在運輸科時落區工作的經驗,雖然只是夫子自道的一段往事,但也令人相信他不是不明白民意的重要的,我也在此祝他工作順利。

曾德成被委民政事務局局長,我當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時,他是全職顧問之一,我與他交往不多,但他亦曾找我吃過飯,聽我講對科技政策意見,雖然也許只是例行工作,但我覺得他在左派人士之中是少數令人感到能互相尊重的,在民政事務局這工作範圍,希望他能做到持平,而且,也希望他能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至於其他兩位新任局長和特首辦主任,張建宗林鄭月娥和陳德霖,我並不認識。另外,也應該提一下被委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的馬時亨,在科技被除名後的新政策局,科技是否仍然受到重視?只有觀其行吧。但在行業中很多承接政府資訊科技工程的公司關注的知識產權和合約管理問題上,過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為資訊科技增添了不少麻煩,現在過來這邊後,立場會如何,令人關注。

Saturday, June 23, 2007

公共專業聯盟參加新力量網絡五周年晚宴

晚上與公共專業聯盟的朋友參加了新力量網絡五周年晚宴,我們之中不少都同時是兩個組織的創會成員,包抱新力量網絡主席史泰祖醫生,我自己也是。

今晚發言的嘉賓是林瑞麟局長,此君講了超過半小時,但也沒有說過什麼,面皮成丈厚,難怪煲呔不作他人之選,但他差不多令我們冇晒胃口,幸好同道中人當佢冇到,勉強頂住!

《e個世界》:超連結是淫褻物品?

本星期我在香港電台第二台《e個世界》(逢星期六下午六至八時)節目中,讀出以下錄音環節(第二小時擋案 14:30起)請收聽

本星期三,立法會代表資訊科技界的單仲偕議員政府提問,事關一名市民在互聯網成人討論區張貼了連至外國網站的色情照片的超連結,在五月被裁定發布淫褻物品罪名成立,在網民之間引起極大關注。


說人家發佈一件淫褻物品,總要確定那物品是什麼吧?究竟法庭是指超連結這些字母構成的網址就是案中的淫褻物品,抑或其實超連結指向海外網站的色情圖片才是涉案的淫褻物品?但被告是沒有管有被發放的圖片的!我向法律界朋友諮詢,他們都認為這件案是「有得打」的,但可惜被告在作為初級法庭的裁判法院直接認罪,法官只會依例判罰,這是未必足已構成案例的。最可惜的是,這位不幸網民已經認罪,冇得上訴。

單議員問當局會否向業界,發出指引;政府竟然回答說,在一九九七年十月,影視處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共同制定一套供業界自我規管的業務守則,已經訂明供應商處理網上的淫褻及不雅內容的程序及應採取的行動;這已經是差不多十年前的事,不過,我可以證實,守則從未界定如何處理超連結。當年我是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的副主席,我清楚記得影視處告訴我,供應商無須處理連接到海外色情物品的超連結。現在政府這樣答了就算,根本沒有就超連結的處理回答,可謂九唔搭八。

事件顯示,網民難保不會因為超連結被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之外的其他法例入罪;資訊自由是香港賴以成功的重要基石及核心價值,我並非鼓勵或認同以任何方式發放淫褻或不雅物品,但我會堅決反對任何形式侵害香港資訊自由,我希望得到作為網民一份子的你的共同關注。

Thursday, June 21, 2007

爭取民主大遊行:七一三時維園見

Wednesday, June 20, 2007

「福佳始終有你_2」七一版‧煲呔搵工靠你

Freeman今天再傳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mQWAt-SfkU
早前政府版本的 "始終有你", 天天在電視上來個大合唱,
上星期已停橎了, 換來一個較可取的純音樂版本,
"福佳" 六四版亦完成其中一個歷史使命..
不是說要難倒政府, 而是, 令政府有進步.

"福佳" 受網民愛戴, 個人覺得基於以下:
1. "福佳" 一詞, 音意俱佳
2. A 貨歌手, 神奇演繹
3. 十年片段, 勾起回憶.

林忌創作的歌詞及一眾網版天皇天后, 肩起了最大的功勞,
其他任何參與過的當然不能抹煞.

有記者問我, 製作 "福佳" MV 最難忘是什麼?
我說 : 最難忘是感受到大家一起參與時的快樂感覺!
(可惜沒有報導出來)
說真的, 久違了這一種感覺,
創作其間, 不斷有新的想法, 傳來陣陣的大笑聲...
亦不斷有朋友出手出口無私幫忙, 該來個鞠躬導謝.

早陣子, 有些報導引來一些誤會, 籍此向有關朋友說聲對不起.
我們尊重創作人的選擇, 不過, 我更尊敬曾經出力的朋友.

"福佳" 是一個有意思的製作,
目的只是提一提大家, 又是七一發聲的時候,
若果, 換來半點暢快也沒有, 幹來何用?

七一版延續了六四版未有觸及的內容,
亦是回歸十年大家值得深思的事件,
可能沒有六四版忽然驚喜,
不過, 亦可算是一個愛國愛港的表述.

七月一日 星期日 3:00pm維園
回歸十周年‧七一維園見

另, 民主黨劉華, 有另一首作品,
[民主黨, 一起走過的日子]
重溫民主黨過去走過的日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JRCRiKcZsA
(訪問當天, 剛與他完成這一個作品)

Freeman
http://www.rebuildhk.com

Monday, June 18, 2007

民主黨 -- 一起走過的日子

由科技局到科學精神

今天《信報》同文狄高說:「狄高乃無黨派但堅持香港須加快民主步調人士。今天強調民眾參與的Web 2.0已勢不可擋,科技發達需要民智來配合,沒有民主的科技發展便不能令全民受惠,所以,狄高不會支持為競選而競選,又或不堅持民主的科技人。此外,作為代表科技界的議員,也總要有對科技本身的信念及承擔,清晰科技對香港社會的作用,知道怎樣推動政府與社會朝科學精神的方向發展。」

說得好。

共同創造分發公共資訊

共同創造分發公共資訊

  筆者上周因公事在倫敦,留意到英國政府公布了一個名為
The Power of Information(資訊的力量)的報告,目的是要確保政府能了解資訊及通訊科技的變化,保持領先地位。報告的作者是全國消費者委員會總裁Ed Mayo和一個專門為公民社會創建網站的慈善機構mySociety的創辦人Tom Steinberg。似乎英國政府經常利用公民社會的專家作專題政策研究,之前的數碼版權議題也是這樣處理,有助加強研究深度和公眾認受。

  報告指出,政府有必要支持市民的創意,便利市民獲取更多的資料,令個別市民和社區能得到更大授權,作出更有理據的決定,創造改善人民生活的方案;換句話說,這是與Web 2.0息息相關的政府2.0,知識和智慧不再是單向地由官方流向市民,而是須要雙方共同創建的。反觀香港,全新的「香港政府一站通」(Gov.HK網站,仍停留於Web 1.0階段。

  例如,公務員要開放地參與像Facebook這些社會網絡網站,分享對那些具爭議性問題的意見,政府網站要設有維基(wiki)部分,讓市民互相提供各種有關公共服務的資訊,例如報稅、申請社會福利等等;甚至,在政府有意提供新的網上服務之前,要先參考網上民間智慧,看看有誰可能已經在互聯網提供相似或更佳的服務。總之,由上而下變作由下而上,由內對外也反轉為由政府外引入政府內。

大勢所趨

  試想這樣對政府施政有多大影響?但真正的問題不是這樣對資訊的處理態度和手法是否比較好,問題可能是在今天互聯網和Web 2.0世界,處理資訊是否仍能用上以前集中「提供資訊和服務」的水平,資訊要提升至知識和智慧的層次,施政者還有別的選擇嗎?

  報告並不停止於理念層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建議,讓市民、消費者和政府共同創造、再用和分發公共資訊,其中再用和再分發是很重要的Web 2.0概念。報告建議成立一個「可驗證的收費制度」,要求政府在明年3月之前,完成對以營運基金形式提供公共資訊的成本效益的獨立檢討,例如,應該把公共資訊以收回成本或盈利方式出售,還是應該無償地向公眾提供,反而能達到更佳的社會整體經濟及其他收益,而這些做法對資訊質素的影響又是什麼?

  但報告的立場其實也很清楚,建議公共機構在分發資訊時只收取分發的邊際成本,而在網上或其他電子網絡(例如無線和流動網絡)分發的情況下,這邊際成本基本上應該是零,即是任何對市民有利的資訊,應該免費提供,尤其是非營利的使用。

  這個建議對香港的情況也很具參考作用,因為香港政府的財政理念經常以分享被授權使用公共資訊的盈利為本,非單只看成本甚至邊際成本,令很多公共資訊未能以最有效方式發放給市民和消費者,在運輸、地圖、衞生等很多方面,未能充分為市民創建價值,也令資訊科技和流動網絡業界在內容和應用服務的發展,都未盡人意。有可能,香港政府的財政原則和理念,在今天已經不合乎社會最大的利益。

  資訊與科技是分不開的,但「資訊」與「科技」已先後從政策局除名,象徵式的重視態度已失,政府說實質支持不變,業界和專業不能只從界別利益出發,和為了個別政治目的而「標語式」地爭取,必須從更深層次就着政府管理施政需要,與公民社會合作,為整體社會利益進發。但在香港的環境,這不會是件易事。

網上請願

  值得一提的是,mySociety的創辦人Tom Steinberg也為英國政府創立了「唐寧街十號電子請願」網站,方便市民在網上向首相反映意見,與以書信或親身請願同樣處理,並且讓市民清楚看見有議題已有人提出請願,增加了透明度;市民又可以簽名加入其支持的請願議題。

  別以為這麼容易就可以請願,必定很無聊,事實並非如此,透明度高了,請願要求的水平也同時提升了。試想,曾特首肯成立網上「禮賓府及政府總部電子請願網」嗎?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6月18日

交諮會外訪檢討的士行業

上星期數天內去了倫敦和紐約,與政府規管運輸尤其是的士行業的同事,和另外兩位交通諮詢委員會的同事,到兩地與當地規管的士行業的官員和業界會面,對他們如何處理很多業內問題,加深瞭解,對香港政府計劃快將展開的公開諮詢之準備工作非常有幫助,我今天早上才剛回到香港。


倫敦的士的GPS系統



紐約黃的士

Saturday, June 16, 2007

May conscience guide us

Martin Luther King Jr.
"Cowardice asks the question, 'Is it safe?' Expediency asks the question, 'Is it politic?' Vanity asks the question, 'Is it popular?' But, conscience asks the question, 'Is it right?' And there comes a time when one must take a position that is neither safe, nor politic, nor popular, but one must take it because one's conscience tells one that it is right."
-- Martin Luther King Jr.

改變世界

改變世界

上星期在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中,被稱為「哈佛
最著名退學生」的微軟主席蓋茲,正是演說的嘉賓,還獲得哈佛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在座中最開心的,可能是蓋茲的父親,因為小蓋茲說,他已經等了三十多年,希望有機會向父親說:「爸,我不是一直向你說我一定會回來,把學位拿到手嗎?」

眾所周知,蓋茲在1973年進入哈佛,兩年後停學,與拍檔出來創業,成立了微軟;當年如果蓋茲如期完成四年學業,1977年畢業的話,今年也正好是三十年重聚之時。然而,若然蓋茲當日留在大學,今天電腦行業的地圖如何劃分,會是一個很有趣的”what if”問題!


蓋茲自稱是個壞影響,因為他不止自己「讀唔成書」,還把雖然能在哈佛畢業,但仍在商學院深造的同學鮑爾默拖下水,當然,現在貴為微軟行政總裁的鮑爾默,作為公司第二大股東,說不定也是
「哈佛商學院最富有的退學生」。蓋茲,所以他只被邀請去畢業禮演說,卻不會被邀請參加迎新會,否則今天的畢業生都不會在場了!

當然,這些都是說笑的話,蓋茲真正「塞錢入袋」的忠告,是過去三十年在電腦和互聯網的發展,給與年青一代無限的新機會,讓他們有能力改善社會,令世界更公平,除去貧窮、飢餓和疾病;這些就是科技帶給人類的希望,可以遠超於以金錢計算的意義。


可惜,香港卻始終不重視科技,到此文見報之時,相信政府已經成功把「科技」從政策局名字除去。之前,有幾百名市民參加要求保留「科技」的網上簽名運動,其中有很多令人感動的留言,例如,就著政府建議新政策局稱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有業者留言說:「經濟是屬於今天的,科技是為了明天,教育是為明天之後。」說得正好!


政府對我們說,「科技」除名並非不重視科技,只是名字太長了。但有些像我們這種人,明知不可為,仍然堅持要繼續把道理和意見說出來,並非為了不合作,但卻是專業求真態度使然。我們知道的,是即使名字似乎只有象徵意義,其實仍然是極之重要的,因我們清楚看見的,是大學的工程、電腦學系,以至到各與科技相關的校外進修課程,收生情況持續地不理想,學生水平下降了,授課的有部份也只好因材施教,作為支援香港主要經濟發展行業的科技業,尤其在資訊及通訊科技方面,已出現了斷層跡象,甚至沒有在經濟復甦下有明顯改善,行業請人愈來愈難,這持續的狀況是很令人擔憂的。


所以,一個名字能包含什麼?真的不少,唔怕生壞命,至怕改壞名,是真的。也許,香港也真的缺乏像蓋茲這種科技角色模範,不是說沒有人能在科技行業中致富,不論是搞廠還是電訊等服務,但總就欠缺了那種氣量、遠見、使命感,所以不能觸動人心,人心也只能向錢看,然而,香港經已是個富有的已發展社會,我們未來對香港本身,以至國家和全世界,豈能只求揾銀?又或許,只求短期利益的社會風氣,能把我們的經濟帶動多久多遠?


今天在哈佛畢業禮中另外一位講者也說:「今天的普通人比以前有更大的力量,透過非政府機構、全球媒體文化,以及互聯網,去創造公共利益,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可以改變世界。」說這話的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Thursday, June 14, 2007

正式除名了

單仲偕提出修訂,要求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改名為「工商科技及經濟發展局」,不過,保皇的民建聯自由黨反對修訂,令修訂今天被否決。我人在倫敦,待會要上機去紐約,香港媒體朋友致電問我怎看,我說,只是無奈。

這個結果,並不意外,在「強政勵治」下,政府只要一意孤行,有什麼過不了?但連與親中陣營接近的業界人士也不爭取到兩個保皇黨的票,抽水十足,做就一鏑粥,連直接要求兩黨22票支持及通過單仲偕的修訂案也不願意。是誰令「科技」除名不能扭轉,請緊記。

我們資訊科技專業和社會各界支持科技發展人士,
今後怎樣做?我有些想法,但希望聽到你的意見,請在留言或電郵給我(mok@hknet.com)。

Wednesday, June 13, 2007

香港電台《漂書行動》之《十年一書》

http://app1.rthk.org.hk/special/bookcrossing/10yrsabook.php



《The Long Tail: How Endless Choice Is Creating Unlimited Demand 》
在過去十年對新經濟影響最大的理論,肯定是「長尾」(Long Tail)。「長尾」首先在2004年十月Wired雜誌的一篇專題出現,在互聯網業界引起了很大迴響;「長尾」的作者是安德遜(Chris Anderson),他的背景是Wired雜誌的總編輯,多年來是位科技專欄作家。雜誌裡的「長尾」專題受歡迎,一年後安德遜就加碼成書,書名”The Long Tail”。
[閱讀原文]





Monday, June 11, 2007

一再貶低科技令人費解

一再貶低科技令人費解

  政府重組政策局,在負責資訊科技及廣播政策、現在的工商及科技局,加入原屬於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管轄範圍的旅遊、保護消費者及競爭政策事務。這政策局在新架構下改名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把「科技」剔除。雖然業界反對,但政府在強政勵治下,勢在必行。

  香港能成功躋身世界領先數碼城市的行列,政府的政策支持,實在「功不可沒」,科技業界、學界雖然常有批評、意見、要求,但只是希望社會各界能加深了解和支持對科技發展的投資和承擔。現在於除名陰影下,雖然政府聲稱不會減少撥予科技政策範圍的資源,但始終有抹殺科技在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貢獻之實。

  業界也多番指出,就是我們中國本身,中央早已設有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管理國家科技事務,在1998年改組為科學技術部,並同時設立信息產業部,專責處理國家資訊科技業的發展;反而特區政府逆勢而行,一再貶低科技事務的政策層次,令人費解。

名字極重要

  即使名字似乎只有象徵意義,其實仍然是極之重要的,科技業界、學界近年多番發出警號,大學的工程、電腦學系,以至各種與科技相關的校外進修課程,收生情況持續地不理想,學生水平下降,人才供應已出現了斷層迹象。雖然不同行業將更需要以科技來支撑其轉型和發展,和廣泛應用科技以支援有效運作,但即使在經濟復甦下,科技人力資源也沒有明顯改善,行家請人愈來愈難,這持續的狀況只令人更加擔憂。

  代表資訊科技界的單仲偕議員,早前已於網上發起簽名運動支持留名。幾百名聯署的市民中,有不少寫下發人深省的留言,很值得我們和政府參看:

  「特區政府應聚焦於資訊及通訊科技,與中國大陸配合,長遠持續發展。」

  「對技術的正確態度,是在變化萬千的全球環境下生存唯一之道。」

  「技術太重要了,不可把它隱藏於一個概括的名稱之下。」

  「這樣做會令本地和國際人士失去信心,也是個很差勁的市場手段,科技應該是香港品牌之中令人驕傲的部分,要公開,不要收起來!」

  「經濟是屬於今天的,科技是為了明天,教育是為明天之後。」

  「賽先生和德先生是千百萬中國人追求百年的目標,讓我們把科學和教育放在一切的最前面!」

  「香港政府總是把香港成功要素的好東西丟棄,或者置諸不理,令人氣憤,科技又是另一個例子。」

  「特首先生,我真的看不出你這樣做有任何好的理由,卻真的影響我們的士氣,令我懷疑是否有些政治妥協的味道。」

  單仲偕本周將在立法會就「重組政府政策局」決議案的辯論提出修訂案,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更名為「工商科技經濟局」。改個名,不多花一毛錢,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立法會議員沒什麼理由反對吧?

不支持者欠理據

  錯了。早前曾經表示傾向支持保留「科技」甚至「工業」名稱於政策局名的親政府黨派,例如民建聯,後來據報道又表示雖「不反對」留名,卻「擔心牽一髮動全身,其他行業如物流、旅遊也會提出同類要求」,所以決定不支持單仲偕的修訂案;其他行業有人提出過要求嗎?自由黨有為那些行業提出此修訂案嗎?這是理由是藉口,顯而易見,民建聯會否回心轉意?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6月11日

網上簽名運動


Sunday, June 10, 2007

中央大契發落



今天明報
新上場的金句是「中央俾幾多,香港就有幾多」,電視機前,大家就如唐家上下聽候大契發落那樣,變晒鵪鶉。

Saturday, June 09, 2007

明周:資訊科技 未懂優勢


我的文章,第一次在《明周》出現,題為「資訊科技 未懂優勢」(p.43-47),也是第一次的「口述筆錄」。(謝謝鄭靜珊!)

《e個世界》:科技除名之民間意見

本星期我在香港電台第二台《e個世界》(逢星期六下午六至八時)節目中,讀出的錄音環節(第二小時擋案 21:05-24:00)題目是「科技除名之民間意見」,請收聽

單仲偕議員下周將在立法會
提出修訂案,要求把新政策局改名為「工商科技經濟局」,請繼續到這裡簽名,反對政府把科技從政策局中除名

Thursday, June 07, 2007

公共專業聯盟成立典禮




我們的網頁
成立典禮的部份圖片

"Ordinary people have more power to do public good than ever before because of the ris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because of the global media culture,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which gives people of modest means the power, if they agree, to change the world."
-- Former U.S. President Bill Clinton, in commencement speech (2007) at Harvard University

Wednesday, June 06, 2007

Invitation to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ons 公共專業聯盟


Date: June 7 2007 (Thursday)
Time: 3:30pm for speech at 4:00pm

Place: 15/F Hong Kong Club Building, 3A Chater Road, Central

RSVP: Email: rsvp@procommons.org.hk

Our Origin

During the election for the 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in March 2007, over 100 Election Committee members from various professional sectors joined hands to advocate a faster pace for democracy. Many of these EC members, together with like-minded professionals, decided afterwards to build on this foundation. This decision reflects the vision of many professionals to build an agent for change and an agent for good governance.

Our Organization

We are an independent, membership-bas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pen to all professionals who share the same values. We adopt a network-based governance model and operate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openness and equality. Members can freely initiate and participate in task groups in pursuit of our missions.

Our Mission

We are committed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governance and empowering the community in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We shall accomplish this by harnessing the soft power of responsible professionalism.

Committee Members:

Chan Kai Yuen, Tanya Chan, Francis Fong, Fung Ho Lup, James Hon, Christine Hung, Dennis Kwok, Albert Lai, Andrew Fung, Kenneth Leung, SC Leung, Alan Lung, Charles Mok, Stanley Ng, Tsang Kwok Fung, Victor Wai, Frankie Yan, Amy Yung.

請要求立法會議員支持保留「科技」

今天,我已聯同IT Voice六位成員以及Robin Bradbeer教授,去信立法會三大政黨,包括民建聯自由黨公民黨,要求他們支持民主黨 單仲偕議員提出保留「科技」,把新政策局名稱改為「工商科技經濟局」的修訂案。希望你們繼續反對政府把科技從政策局中除名,如果仍未加入網上簽名運動,請到這裡簽名,也希望你們也向立法會議員反映意見,爭取支持單議員的修訂案!

《重視資訊科技界貢献》
抗議政府漠視科技界貢獻 促正名「工商科技經濟局」(我們向特首請願記錄)

Monday, June 04, 2007

毋忘六四‧十八







第十八年了,在世界那處,我都堅持要悼念六四,至少直至平反為止!(更多圖片短片)

政策欠平衡令人擔憂

政策欠平衡令人擔憂

  轉眼間,筆者在策略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及與內地經濟合作委員會的工作完結了,最後一次的會議已經在上周圓滿結束。約一年半期間委員會開了九次會議,三十九名委員在首次會議時差不多人齊,至最後今次只有二十二人,即僅多於一半委員出席,但這在記憶中已經並非最少人的一次了。


  多次的會議中,討論過很多題目,包括創意產業人才滙聚高增值物流競爭政策、擴闊稅基創造就業機會就影響經濟及勞工市場的結構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分析等等。策發會分開四組,但卻互不交流,實在是很可惜的,當我們討論以上的「經濟」題目時,若能與社會發展及生活質素委員會互動,尤其對有關人力資源和就業等問題,效果必定會更好。

  筆者還記得在第一次會議的時候,與會者積極地提出未來會議可作討論的策略性議題,創意產業是最多人提出的,所以,「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得以成為第二次會議的主題,可惜,當時的討論只基於2003年中央政策組的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那研究報告僅分析了「創意產業對經濟的重要性、就業情況、營運特色、強項和弱點、未來面對的挑戰,以及內地市場的重要性」,沒有具體發展策略建議,而去年再討論後一年多以來,政府其實也完全沒有提出或落實新的政策。

香港反應太慢

  也許,有如其他討論題目一樣,經濟好轉了,問題就似乎不那麼急切了。策發會一年半之中的會議集思了不少,但有廣益嗎?下一步應該怎樣?我們會議紀錄是有的,但卻沒有綜合所有建議,為香港經濟發展作策略性分析,那麼策發會這一組的結論和建議策略是什麼?沒有綠皮書,報告也沒有。

  最後一次會議主題是「進一步發展香港的金融服務」,金融業作為香港經濟龍頭,是不用爭議的,但問題是香港能只講金融業,不理其他行業發展嗎?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能只靠金融業唱獨腳戲嗎?答案很明顯是不,但香港政府未能讓我們看到有平衡發展多元化經濟的政策甚至意欲,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不久前在香港科技大學EMBA十周年管理會議上,行政會議成員李國寶發言提及香港所失去的機會,由金融業至連接廣東的大橋,香港的回應都太慢、太遲,他也特別提到,互聯網的泡沫爆破後,金融市場仍快速回復,人才、資金和機會,都流向最能善用科技的國家。

  香港最主要的銀行的領導層也曾說,他們未來要發展為資訊科技和市場推廣企業,才能在全球市場競爭。但香港政府卻要把科技從政策局中除名;當然,推動科技發展與政策局名字可以是兩件事,即使有名也可以無實。象徵意義也有其重要性之餘,落實長遠持續發展策略才是主菜。

  既然如此,為什麼香港政府又要把「科技」從政策局除名?我不知道,但事情發展至今已變得政治化,無論是爭取保留「科技」一方,或政府不肯改變初衷,都似已經被加諸了額外的政治目的,令理性討論的空間消失了。

不重視專業精神

  最近筆者在與各界專業人士交流中,得到了一個共同結論,就是專業人士的目光是比較長遠、科學、理性的,較具發展觀,但近年香港的發展趨勢,令人覺得專業精神得不到重視,社會短視、商業利益為先、行政方便主導之風氣,愈吹愈勁。

  也許這分析角度可令我們更深層地理解和面對,香港的政府和社會為什麼不重視科技,不願意為產業找尋和開發新的競爭優勢,以及定出和執行產業發展策略。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6月4日

路遙知馬力,六四見人心:維園見

「六四」十八周年燭光悼念集會
主題:哀悼民運死難同胞,繼承烈士民主遺志
日期:6月4日(星期一)
時間:晚上8時
地點:維園足球場

[Courtesy of 尊子 mcwriter@appledaily.com]

是非黑白‧十八傷送
http://www.hiradio.net/?p=294

十八年後,是非黑白被倒顛;
十八年了,傷口還滲著血,未能凝固。

下載 http://www.archive.org/download/HIRADIOit_seighteenth_________/4618.mp3

來源:歌曲《廣場》李志、馬力、六四座談會錄音、歌曲《最後一槍》崔健、18週年愛國民主大遊行錄音、2007年立法會64事件議案、1989年5月28日全港150萬民主大遊行錄音。
受限於原檔案關係,此聲音檔案音色較差,敬請原諒!

internet archive
http://www.archive.org/bookmarks/hiradionet
http://www.archive.org/details/HIRADIOit
seighteenth_ __

六四專題
http://www.hiradio.net/?cat=38

註: 「六四」十八週年燭光悼念集會錄音將於2007年6月4日晚11時後, 在Hiradio重播,敬請各位下載及廣傳。

Sunday, June 03, 2007

記協晚宴

今晚有十多位我們即將成立的「公共專業聯盟」的成員,參加了香港記者協會的周年晚宴,我們枱上的還有人抽中了頭獎,是我們組織四日後正式宣佈成立前的好兆頭!


Saturday, June 02, 2007

《e個世界》:水貨無罪

今天起我在香港電台第二台《e個世界》(逢星期六下午六至八時)節目中,會讀出一段錄音環節(15:00-17:20)這次我講的題目是「水貨無罪」:

專門在網上售賣「水貨」
CDDVD的網站CD Wow!」,早前在英國遭7間唱片公司及電影發行商控告侵權,指「CD Wow!」違反雙方於2004年達成和解協議,繼續出售水貨,英國法院上周裁定7間公司可獲合共4113萬英鎊賠償,故此這些公司聯手入稟本港高院,向經營「CD Wow!」的香港公司索償逾六億港元的賠償。

音樂電影業,若然利用市場力量在付擔能力高的地方抬高售價,謀取暴利,是不道德的。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香
港的正貨音樂光碟,價格平均比內地同樣合法正貨售價,高出三至四倍?為什麼我們在香港不能登入處於歐美和日本的大型的合法音樂下載網站,真金白銀地買東西?

我認為,
水貨無罪,正式來說,水貨即是平行進口,同樣的合法產品,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是完全合乎自由貿易原則的,既然平行進口的汽車可以合法買賣,為什麼音樂不可以?

這案件因為互聯網上電子商貿的沖擊,突顯了音樂電影行業被壟斷,知識產權過分受保護,對消費者的不公平這些問題,各國政府應該把影音產品水貨全面合法化,讓市場正常地自由運作。

Friday, June 01, 2007

中文域名及網上商標註冊研討會

今午為社聯的會員機構主講「中文域名及網上商標註冊研討會」,共有來自62個機構的74位人士參與。社聯的資訊科技資源中心主辦這活動的原因,是由於近日他們收到不少機構查詢有關中文域名登記事宜,有些機構每每收到來電,「提議」機構登記中文域名,否則,域名將落入其他不知名的申請者手中。

其實有關這問題,我去年十月已經發表過
今天一同發言的還有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的莫兆華主席,和
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