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05, 2007

香港經濟只有地產?

今晚應邀上了now財經台的「大鳴大放」做嘉賓,這已經是第三還是第四次了,記不清楚,但是第一次由李鵬飛主持的,之前的都是李燦榮。今晚的另一位嘉賓是羅祥國博士。飛哥由剛逝世的龔如心女士和她的懋集團說起,愈三百億的地產王國,令她生前成為全亞洲最富有的女人,地產業在香港當然很重要,但也不曾聽見政府有何談到地產業的政策。

我常常說地產其實是香港經濟的第五支柱產業,也許更是背後影響和勢力最大的,但卻是最「低調」的,也許當政府講及各
支柱產業時,都有支持這些產業發展的假設,但相信誰也不敢出來說支持地產商吧,地產商利益集中度高,他們生意好就是其他人樓價貴和加租;地產商主導香港經濟,也是影響香港各行各業公平競爭的一大問題,過於倚賴地產業是不利香港經濟的平衡和多元化發展的。

地產業的另一個特色,是其價值傾向集中於地和建築物的固定資產,相對其他香港主要支柱產業,如金融、專業服務、旅遊甚至物流服務,比例上較少倚賴人才,如果香港經濟繼續太過習慣這模式,對發展及追上全球知識型經濟是不利的。香港的經濟若轉弱,地產業也不會好,所以經濟活動過份以地產主導,是本末倒置,甚至變成殺雞敢卵。

以前我的文章也介紹過Richard Florida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書,今天世界上領先經濟發展是以城市主導,來自各種創意階層行業,包括各種專業、資訊、科技、文化、演藝、體育等
的活動,政府要鼓勵知識型經濟的社會轉型,先要義無反顧地搞好教育及人才輸入政策,而教育要講啟發創意潛能,不是考試,香港卻浪費了太多時間、金錢、精神和資源在各種爭執了,官員和教育界(包括老師和政客)都有責任。

除了教育,文化、環境,甚至希望將會順利立法的反種族歧視法例,都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最基層建設,有了這基礎上,才能定出和執行各垂直產業政策;當然,香港一直連產業政策也是欠奉的。

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是不能行開的,是既得利益者為了保持現狀,包括不公平地壟斷經濟成果和政治權力,不顧貧富懸殊
嚴重地日益加劇,才不斷地誤導大眾說香港只要經濟發展,但其實香港正正不能讓這些自私的、短視的人控制香港的經濟發展,政府何時才會停止像委任田北俊旅遊發展局主席這些不道德交易和利益輸送?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