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8, 2006

締造IT業更佳前景

締造IT業更佳前景

  資訊科技界選舉委員會的成員已經選出,傳媒關注的仍然是選委的提名及投票取向,但業界人士較關注的,應該反而是選委如何為業界爭取更好的前景、更多的機會。

  其實,選舉結果已經令選委工作過程中的政治部分變得相對明朗。泛民主派支持人士全部高票當選,整個選委會內梁家傑獲得承諾支持提名者的數目,遠超一百入場之數。梁家傑將會得到足夠的提名這現實已很難改變,挑戰者也沒有需要爭取更多提名者,所以十一位未表態或傾向支持曾蔭權的選委,他們的提名取向,對出現有競爭的選舉已沒有多大影響。

  在選舉期間,有候選人曾提出向選民作諮詢,才決定提名取向,但筆者認為,基於上述支持有競爭選舉的立場,明顯獲得選民支持,加上九名選委已經表明提名梁家傑,以及其他諮詢選民所涉及的實際問題,這種做法沒有必要也並不可行。

  第一個涉及的問題,是如何決定向哪些「選民」發問卷,因為選民資料只能作有關選舉用途,技術上選委能否再用參選時所得資料向他們諮詢,已經是一個問題,若然現在被諮詢的人士與之前選民不同,這也明顯的不公平,所以,這個方法並不可行。

  另一個問題,是如何以任何問卷所得的結果,轉為二十名選委的提名決定。捆綁式已經是不可能,比例代表制也有誰負責提名誰的有趣「分工」問題,加上已有九位選委已表明立場提名有競爭的對手,所以,任何問卷只會令情況更複雜,甚至令人以為有人有意改變選民在投票日已清楚表明的意向。

加強溝通

  即使有些人會以為特首選舉結果早成定局,何必為第二位候選人浪費時間;但事實上有競爭、有比較,才可以有進步,加上香港的政黨包括民主派,對界別問題和關注,甚至很多經濟發展議題,也不甚了解,故藉着這次機會,我們業界加強與在野政黨和議員溝通,也對我們業界有利,也是競爭選舉的另一好處。所以,選委和業界人士應集中注意如何向各特首候選人反映資訊科技界的訴求,充分利用有競爭的選舉,為別界爭取對界別、對香港有利的政綱。例如,在專業人士層面之專業認證,與內地及國際標準互認,提升專業水平及業者的就業及發展空間,並支援資訊科技相關培訓,包括把資訊科技納入持續進修基金資助範圍,以及重新啟動中小企業培訓基金;在教育方面,向大學增撥資源,支持科技教學及研發,改善近年就讀資訊科技學生質量下降的「人才荒」和斷層危機。

  在本地資訊科技業方面,政府能如何協助拓展出口市場,爭取內地給予港商國民待遇,具體支援發展重點海外市場,並擴大本土市場,包括改善及簡化政府採購程序,增加本土及中小企參與機會,和加快推行有利社會發展的公共電子系統,例如電子醫療和智能運輸,推出便利私營參與合作的平台和機制。

  在電訊行業方面,政府如何平衡開放競爭、消費者利益與可持續發展,並加快香港在無線寬頻服務的發展,協助本土具創意的內容及應用開發商,與網絡供應商和用戶一起,建立健康的發展空間。

發展優勢

  資訊科技在整體社會仍未得到重視,這令處於現代國際競爭舞台的香港,在面對國家「十一.五」規劃發展科技及自立創新環境時,實在非常不利,也令我們的知識型經濟轉型,並不成功,希望選委們能團結一致地,向特首候選人爭取以資訊科技建立香港的新競爭優勢,令科技產業能成為香港第五經濟支柱。

  在未來兩個月,筆者希望聯合各資訊科技選委及界別組織,向選民及界內人士諮詢,並與各特首候選人會面,爭取對資訊科技及香港社會及經濟發展有利的政綱內容,並積極地向業界滙報及聽取意見,希望也聽到你的聲音:mok@hknet.com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12月18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