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9, 2006

IT人力「斷層」惡化

IT人力「斷層」惡化

   上周六,資訊科技界別立法會議員單仲偕聯同業界二十一個團體,在城市大學舉辦了一個有關資訊科技專業資格的講座。這個題目將影響全港六萬多名業內人員和整體業界的發展前途,我們需要關注留意。


  近數年,資訊科技界的人力資源供應問題,一直未穩定過,就是兩年前左右,業內人士還面對就業不足的問題,但轉眼至今,不少業內僱主面對的,卻是工資上漲,有工無人做,加上選讀電腦、工程等學系的大學生人數持續偏低,令人擔憂人力斷層危機將加快惡化。

作為一個專業,資訊及通訊科技在港並未設有法定專業資格要求或地位,在全球人力一體化大趨勢下,加上專業分工日漸精密,和與內地專業資格接軌的需要日增,無疑增加了釐定資訊科技專業資格的迫切性。

兵分三路

  目前在業界內有三個相關的計劃,需要先了解一下。首先要介紹的,是教育統籌局與不同業界聯合開展的資歷架構計劃,作為跨界別的資歷級別制度,計劃涵蓋學歷和工作資歷,以設立架構確保資歷質素,為持續進修提供多元化的啣接階梯;去年7月成立的資訊科技及通訊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正在負責編制及不時更新行業的「能力標準說明」,制訂「過往資歷認可」機制和在業內推廣資歷架構。

  因為行業所涉甚廣,委員會將先處理行業中的兩大類別:軟件產品與服務,以及通訊與訊息服務。以前者為例,委員會先列出其八大職能和能力範疇,包括策略管理、項目管理、品質保證、訊息安全、系統架構、工程與開發、營運與支援,如適用於各以上職能、具共通性的「軟能力」,每個範疇的專家小組,將制定「能力標準說明」和定期作檢討修訂。軟件產品及服務的「能力標準說明」初稿將在10月完成後諮詢業界,預計1月定稿。

  資歷架構不是強制性,也不是個發牌照的制度,但「能力標準說明」讓僱主能更客觀地評估員工的能力,令僱員有可以了解自己能力水平,再從網上資歷名冊選擇進修課程。資歷架構打下了客觀基礎,而認證制度就成為邁向專業資格的第二步。

  第二個相關計劃,是香港電腦學會得到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助,展開了「專業人員資格認證及人力資源名冊」的工作,落實一個具廣泛認受性的資格框架,讓專業人員更清地看到其專業發展路向,僱主也能擁有更精確的用人準則。這計劃的首部分是一個「先導」計劃,先為項目經理、系統架構師和質量保證經理三個系列的職銜建立認證機制,並認證首批人員;現在建議中的基本資格和認證,例如項目經理須擁有認可的資訊科技相關或同等學位,四年或以上項目經理經驗,管理至少兩個中級程度項目,並提供撰文支持申請和經過面試過程等。這認證制度也是自願性的,未來傾向為業內各專門領域訂立標準。

  計劃的第二部分是與內地單位建立溝通渠道,探討未來資格互認的可能,而第三部分會就籌建本地資訊科技人力資源名冊進行可行性研究,嘗試找出一套可行和廣為接受的方案。

  至於第三個有關資訊科技專業資格的工作,就是單仲偕在2002 年與業內十八個團體組成的「資訊科技人才註冊工作小組」,支援小組的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小組在4月發表工作報告,建議申請專業註冊資格,包括資訊或通訊科技相關認可學位,四年相關工作經驗,並通過面試、考試或撰文,成功註冊人士仍要完成特定的持續專業發展要求,以維持註冊地位。這報告現已交各團體討論,如建議得到支持,籌備專業註冊制度的下階段工作就可展開,包括註冊機構模式、推行方法等。

憂慮重疊

  與會當日參與的業界人士對計劃普遍支持,但也表達了很多意見,包括憂慮三個工作有可能重壘、如何容許現存例如註冊工程師等制度過渡至新制度、制度若然太繁複可能對中小企不利,也將引起業內人員混亂。

  大家都同意,要就這些方案向業內外更廣泛宣傳,加強認知,對象除所有數萬名從業者和僱主之外,還有學生與家長,因為若然他們對資訊科技專業發展路向更清了解,他們選擇入學資訊和電腦學系的機會就更大,畢業後入行,順利啣接專業資格也更輕易。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6月19日


註:綠色字內容為原文所有,但經編輯刪減,無刊出於報上版本。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