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2, 2006

「知識楊浦」香港愧不如

「知識楊浦」香港愧不如

  筆者上周獲邀到上海市楊浦區黨校與當地百多位公務員作一整天的培訓交流。楊浦區是上海著名的大學區,區內有復旦同濟上海財經上海理工等重點大學。這些大學正成為區內經濟轉型的動力。楊浦這個人口百多萬的地區,從解放前已經是工業重鎮,現適逢面臨走向高科技「知識楊浦」的機會,所以,當地政府最感興趣的,是如何把研發成果轉向市場,鼓勵創業。筆者與他們分享的,正是香港這方面的政策、管理和經驗。

  楊浦政策的核心,是其「知識創新區科技創業發展計劃」,為的是進一步推進楊浦知識創新區科技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支持、鼓勵大學師生、科研院所科研人員開展科技創業,營造有利科技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使楊浦知識創新區科技園區形成科技人才培育的「基地」、科技創業成本的「盆地」、科技產業投資的「福地」、政府科技服務的「高地」,力爭三年內科技企業由目前的一千五百餘家增加至五千家,把楊浦區逐步建設成為上海市中心城區的知識生產和知識服務中心。

綠色通道

  首先,區政府要加強產業導向,優先發展科技產業,支援以教育服務、科技研發、科技成果孵化、產學研一體化為核心內容的科技產業發展。區政府鼓勵各種類型的科技孵化器建設,支援區域內各高校創建大學科技園,促進高校與地區開展資源整合,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科技創業園、研發園、專業園,吸引大學生、科研人員創業和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及社會中介機構集聚。

  為了便利科技創業,區政府開闢「綠色通道」,實施「企業註冊網上並聯審批」,對企業註冊申請事項實行統一受理、同步審批,建立「科技企業特別服務」制度,由區政府科技主管部門設立專門機構,專門負責解決科技企業在與政府部門溝通遇到的問題。

  在提供系列財政政策扶持方面,區政府以購買社會中介服務方式,為大學師生、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在本區創辦科技企業免費提供代理工商註冊登記、納稅申報、發票管理、代理記賬、代款信用擔保推薦等服務,並籌集二千萬元(人民幣.下同)建立「楊浦知識創新區大學生創業專項擔保資金」,為大學生向銀行申請個人創業貸款用於註冊資本提供信用擔保,並實行區財政貼息貼費。

  另外,凡符合市、區政府科技產業導向的中小科技企業,如需申請商業銀行貸款,由區財政出資設立的中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資金先予以擔保;屬國家和市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由區財政貼息;對經認定的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和其他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可享受市、區有關科技產業財稅扶持政策;大學生創辦的科技企業的產品可優先列入政府採購目錄。

  在強化知識人才方面,楊浦建立創業服務中心,開展創業指導、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以一千萬元設立發展基金,獎勵符合產業導向、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科技創業優秀人才;放寬楊浦區域內高校、科技企業引進各類國內急需人才的條件,為符合產業導向、達到一定投資額的投資人才在楊浦知識創新區創辦企業提供辦理戶籍或居住證便利。

與珠三角不同

  區政府也非常重視專利申請,設立專項資金資助科技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購買社會中介服務方式,為原創性科技企業提供技術產權交易、專利事務、法律諮詢、風險投資推薦等服務。

  筆者在多了解楊浦如何支援創新科技後,實在不敢以香港經驗自誇。楊浦政策的特色是多方、全面、同時也顧及鼓勵創業,尤其在大學轉化方面,例如區政府與上海市科投公司聯辦的「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由上海理工大學受理,一年左右已經批出了來自市內七所大學,為二百多學生創業的近百項目,提供基金資助和孵化培育,每宗三十萬元以下。這計劃與香港的「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相近,但在幅度上比較,上海看來已後來居上。

  楊浦的公務員對學習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熱忱,令筆者印象深刻。上海目標要成為金融中心,但他們的官員沒有放棄科技產業,反而視為黃金機會,更向筆者表示不明白香港為什不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不走高科技道路,不為全中國發展服務,對此,筆者無言以對。楊浦的園區政策,與筆者在珠三角區所見的「地產項目」大不同。

  國家政策是自主創新,而且是有導向的,而香港對這個國策的了解和研究不多。至於導向工作,香港政府就已把責任委託給各新設立的大研發中心,我們科技創業者需要自求多福。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5月22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