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30, 2004

「.cn」域名註冊降價求普及

There is much better market competition for .cn in China than for .hk in Hong Kong. A vicious cycle of poor service, low adoption, all because the registry delays its opening up to multiple registrars.

「.cn」域名註冊降價求普及

  中國一家「.cn」域名註冊服務商「你好萬維網」最近大幅降價,.cn域名的申請註冊費由每年二百八十元降至一百八十元,減幅高達40%;事實上,部分其他的域名註冊服務商(registrar)已在之前降價,只不過降幅未有這家那麼高而已。大幅降價的原因,原來是中國.cn域名註冊管理機構(registry)—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不久前就與域名註冊服務商的結算價格作出調整,下降幅度約四成。

去年起註冊量暴增

  CNNIC的負責人對內地傳媒解釋說,CNNIC作為國家信息產業部授權的國家域名註冊管理機構,推廣及普及.cn域名是首要目標,自去年.cn頂級域名(例如abc.cn)註冊開放後,.cn總註冊量在一年內增長了約一倍,大幅超越.com等國際性域名在內地的數目,因此,CNNIC作為非營利機構,推動.cn域名的最終市場價格降低,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實現.cn的推廣普及,是理所當然。

  CNNIC的負責人向傳媒承認,2002年前由於政策限制,.cn域名申請手續很繁瑣,把內地用戶都趕去註冊.com等國際域名;2002年頒布新政策,簡化了手續,以多個域名註冊服務商向客戶分銷和服務,CNNIC作為.cn域名註冊管理機構,只作「批發」,並不與客戶直接接觸,反而鼓勵域名註冊服務商之間的競爭,包括價格、服務質量等方面。

  2003年年初,.cn域名數目約十七萬多,但自去年3月頂級域名的推出,及至一年後.cn域名總數已達到三十四萬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或地區。CNNIC表示,如不降價,雖然CNNIC已經利用域名收入,補貼了很多行業性的發展和活動,如每年數次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和各項的技術研究,如中文域名等,但若然自己達到巨額利潤,依然與其非營利身份不符,所以必須降低批發價,進一步鼓勵競爭。

香港註冊費用較高

  單一域名註冊管理機構,透過多個域名註冊服務商提供服務,這制度已是國際性大勢,多年前香港的域名管理公眾諮詢,也決定了這個方向,卻沒有落實時間表,至今仍是單一域名註冊管理機構,單一域名註冊服務商。香港.hk域名總數,多年來徘徊六萬多,今年4月香港推出頂級域名,半年後,至今只有約萬五個成功申請,明顯落後於內地一年倍增的成長。

  筆者一向支持盡快落實分割域名註冊管理機構和域名註冊服務商這政策;在香港,市場缺乏足夠競爭及對.hk的適當推廣,價格方面,域名註冊管理機構直接向.com.hk客戶每年收二百元,頂級域名收二百五十元,比其他國家地區如中國高得多,尤其是與其批發價比較。

  另一方面,域名註冊管理機構與網頁寄存商和互聯網供應商合作不足,反而互相競爭,域名註冊管理機構吃了供應商的利潤,間接叫供應商向客戶推介.com,因小利而失去了數量,與推廣應用目標不符;沒有足夠經濟效益,盈利不理想,又不想開放市場,結果,價格豈非不減反加,啟動一個惡性循環?

刊載於《信報》 2004年9月30日

Tuesday, September 28, 2004

全方位培訓知識型資科人才

We are running against a risk of a talent gap for the IT industry. A full review of the supply of manpower in IT for Hong Kong is needed. [From The Sun, Sep 27, 2005]

http://the-sun.com.hk/channels/fina/20040927/20040927010739_0002.html

Thursday, September 23, 2004

香港資訊科技發展須建立創新文化

Does IT matter? Yes, but we must create an innovative culture, in order to sustain technology as a part of our business and our lifestyle. (First published on September 23, 2004)

香港資訊科技發展須建立創新文化

  香港資訊科技界的幾個團體,不久之前共同推出「資訊科技與香港的發展息息相關」計劃,英文主題是「IT Matters for Hong Kong」,目標是為資訊科技「確立務實和合理的定位」,並與各行各業一齊「肩負起重建香港經濟活力的應有責任」。

  不約而同,英國的《計算》(Computing)雜誌也發起了一個叫「確立目標」(Agenda Setters)的活動,把科技業界領袖邀請來參加討論和辯論;他們也談到了「Does IT Matter?」,不過,其實際討論的重點並不在於解答這「問題」,反而在如何繼續保證資訊科技的重要地位,結論是創新文化就是答案,發展和激勵這創新活動就是英國的當前急務。

為創新提出誘因

  創新不是用口說支持就會出現的,參與的專家認為,要推動創新,必須提出一系列的誘因,吸引創業者和引發新的「點子」,並要同時把懲罰失敗的因素除去;英國政府其實已宣布將在小型企業服務、教育、勞工等部門合作之下,成立一個全國學生創業委員會,作為學生和畢業生有關創業方面的資訊中心,與校方和業界等共同在校內推動創業機會。

  「確立目標」的專家們,就創新提出了四項建議,第一項是發展一個創新的文化,開創一個合適的環境,令創新及創業者不用過份恐懼失敗;專家同時指出,在英國成立公司和開始做生意,表面上很容易,但各項政策大多只有利於大企業和跨國公司,但便利創業的卻欠奉,看來,香港情況也差不多。

  專家們的第二項建議,就是重整教育,在中小學內加強改善科學和技術學科的形象,鼓勵更多學生修讀,並改善語文能力,大學則要設法令學生更易把研究項目轉化為創業。

  他們的第三項建議是加強投資在高風險項目,例如政府可以財政預算的2%投資在創業公司,亦鼓勵企業為較高風險的技術作投資,或採用創新企業的技術,讓他們有機會成長。

不能只撥款搞研究

  至於第四項的建議,就是政府應該當起孵化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包括為研究開發活動提供免稅,並利用政府自己的購買決定能力,帶頭支持創業企業,只有如此,才可吸引更多的國際性企業把研發部門遷到英國;另外,他們更建議英政府研究改革破產法例,令年輕人可以更放膽地投身於新技術領域。

  看來,這些的討論和結論的建議,除了英國之外,大致上放在其他地方,包括香港,也並無不可。

  事實上,香港最近就創新科技基金運作諮詢,筆者希望不再只集中於如何分配基金,更要正視如何先孕育創新文化,不要只聽各院校教授們熱烈各自表述,更要有意創業的學生和研究生參與,和與業界作更深層的溝通;當然,要鼓勵創新文化,不能只集中在撥款搞研究,更要協助創業者尋找市場。以上英國專家給他們政府的意見,香港也適用,也實在值得借鏡。

刊載於《信報》 2004年9月23日

Monday, September 20, 2004

第二階段CEPA終惠及IT業界

How will the second phase of CEPA benefit Hong Kong's IT industry? Some relief, but still far from domestic enterprise treatment. (First published on Sep 2, 2004)


第二階段CEPA終惠及IT業界
~~~~~~~~~~~~~~~~~~~~~~~~~~~~~~~~~~~~~~~~~~~~~~~~~~~~~~~~~~

  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第二階段(下稱CEPA 2),受惠服務行業中,終於包括了資訊科技業;然而,資訊科技服務企業過去十多二十年已有不少打入內地市場者,新的安排將帶來什麼新局面?

保護主義拒港人於門外

  新開放協議允許香港註冊的系統集成企業,按照內地有關法例及規章,參加所謂的「計算機訊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內地一些大型項目投標,尤其是政府相關項目,參與承辦工程的先決條件,是需要擁有系統集成資質認證;「資質」分為四級,較低的四級企業只能獨立承擔小型企級項目或合作承擔中型企業級項目,三級者能獨立承擔中小型企業級項目或合作承擔大型企業級項目,二級者能獨立承擔省、部、地、市、行業及各企業級項目,一級者更加能獨立承擔國家級建設項目。海外企業,包括港商,只有極少數達到二級,已行人止步,中小型資訊科技企業,更覺難上加難。

將在港設考試管理中心

  儘管港商可能在內地以外擁有規模、經驗及收入等,但要成功申請認證,卻只計算內地生意,但企業未有認證,往往也不能取得工程;這有點保護主義的設計,把香港也拒諸門外,是「一國」下令人遺憾的事實。

  雖然現在說要開放,但具體的細則,除企業人數、收入計算方法外,如項目經理學歷、培訓及考試、專業技術職稱等,仍未公布。中港當局將在一個月內在深圳或廣州舉辦研討會,到時是宣布還是仍會聽取意見,仍是未知之數,如要正式執行,最快要明年初。

  另一方面,新協議允許符合條件的香港居民參加內地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有關機構將在港設立考試管理中心,政府的公布中,指出安排能增加本港專業人員在內地的競爭力;最後,新協議亦容許港商在內地設立中方控股的互聯網文化經營單位和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包括可以進口及在互聯網上提供網絡遊戲,港方佔股不得超過49%。

  老實說,筆者初看CEPA 2時,真有點擔心這些措施將把香港業界企業、人員及投資者,像「吸星大法」般都吸到內地;不過,像小說中的口訣:「丹田有氣,散之任脈,如竹中空,似谷恆虛」,把內力輸出,本以為是壞事,但實在是散去內力的第一步,散功後才吸取旁人真氣。CEPA對香港真是個「吸星大法」,究竟結果是過不了散功這關走火入魔,武功全廢,還是練成大法,把好東西吸回來,那就要看香港的策略和際遇了。

CEPA 3爭取肯定香港地位

  要把商機吸回來,還需要為港商爭取真正的國民待遇,要逐步取消中方控股的限制,更要為港商爭取市場,尤其珠三角或泛珠三角九加二地區,無論是在電訊方面,還是在引入軟件及資訊科技服務,參與電子政府及企業訊息化項目建設,以至在國策上肯定香港地位,特別在國際市場推廣方面,這些都是下一輪CEPA 3所要爭取的。

刊載於《信報》 2004年9月20日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04

IT界功能組別選舉賽後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result of the IT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election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n September 12, 2004. (First published on September 16, 2004)

IT界功能組別選舉賽後分析

  立法會選舉結束,資訊科技界單仲偕險勝挑戰者譚偉豪,筆者在此來一記馬後炮,作賽後分析。

  單仲偕今屆得票率達53%,譚偉豪則為42%,是單仲偕三次當選資訊科技界功能組別議席以來,得票百分比最低的一次;第三位候選人梁敏儀得票率只有5%,並未對選舉結果造成影響。不過,單仲偕是次所得票數,卻比前兩屆都稍高了一些,原因是選民數目增加了七百多人;因此,不能說單仲偕的支持者大幅流失,但譚偉豪的確比單仲偕之前的所有對手都強得多。

  在上兩屆選舉中,民主黨的單仲偕得票率比地區直選的民主派更高,分別是1998年的64%和2000年的74%,今屆卻只有53%,比地區直選民主派所得的62%,低了不少,亦有點令人意外。

挑戰者部署策略佳

  傳統上來說,資訊科技界選民大多都較開明,至少並不對民主派人士或立場有重大的反感,甚至有不少的支持程度,而且公司(團體)選民只佔總數的5%至10%,亦不足影響大局;事實上,大部分其他以專業個人為單位的界別,包括醫學、法律、教育、社福、醫護等,情況都相似。今屆民主派在資訊科技界得票比例下降,結果顯示了什麼變化?

  筆者相信,一來單仲偕作為在任者是活箭靶角色;加上譚偉豪在選舉部署和策略上,都做得不錯,也沒有犯上大錯誤,所以後者成功汲取了不少「求變」的選民支持。不過,既然大多數選民對民主派甚至民主黨並不反感,譚偉豪及其支持者多番質疑單仲偕的民主黨背景,這策略可能只反映譚偉豪支持者的心態,加上中方媒體大力讚揚,反而令部分選民更轉向或轉回支持屬溫和民主派的單仲偕,這從大幅增加的投票率(由2000年的64.8%增至82.5%)可看出來。

  資訊科技界今屆選民數目,由去屆的三千八百二十七人增加至四千五百七十一人,但細看之下,轉變的不止這二成增長,事實上,新增選民有一千四百多人,換句話說,有約七百去屆選民流失了,佔上屆選民數目約二成,他們去了那裏?筆者不相信他們全都轉了行,大抵他們在過去四年間因為經濟或其他理由,決定不再向屬會支付會費,結果不能繼續成為選民。

界別選民流動性高

  這正顯示出資訊科技界功能組別的大問題,這界別狀況與醫生、律師、會計師,甚至社工等專業都不同,沒有專業資格或入職註冊的要求或需要,選民加入或退出的流動性高,但選民登記偏低,雖然統計指出界別從業人士有七萬多人,選民只有數千人,因多數人沒有參加各組織及學會。這些問題對功能組別的穩定性和行業的專業發展都不利,而業界現正討論中的專業資格,如果門檻定得太高,未來若影響選民界定,令選民人數不升反降,也與社會民主化發展不符。

  這要怪就怪政制事務局了,以往他們在決定加入新的團體進入資訊科技界別的立法時,提出草案之前或之後都沒有廣泛諮詢業界,不就整體業界架構及實況設立適當界定,只就個別學會要求而決定,漠視整體需要。就算在場合上直接向局長林瑞麟要求溝通,事後也沒有下文;須知他們的決定,對業界專業化有很大影響,政制事務局隨便而行,有點不負責任。

刊載於《信報》 2004年9月16日

Thursday, September 09, 2004

台北無線網絡搶前一步

Taipei's mobile city plan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putting together infrastructure access with applications and data. (First published on September 9, 2004)

台北無線網絡搶前一步

  如何推動流動應用的普及化,是全球各資訊科技及網絡發展較佳地區共同面對的難題。無疑,流動應用可為社會的公共及商業服務帶來便利,也為資訊業界帶來的商機,但用戶的習性卻不易改變,可持續的成本及收費模式,也並不容易找到。

  本月7日台北市政府與一家資訊科技公司簽訂的「台北市無線網路新都」建置協議,作為首個由政府推動建構的公眾無線網絡服務,並外判給商營企業發展和運作,可算是一個新的嘗試。

  成功得到外判合約和營辦權的團隊由安源資訊牽頭,其他參與的廠商有統寶、威寶電信等,安源現屬台灣的統一集團旗下,將投入三十億元新台幣,作規劃及建置覆蓋近九成台北市的無線網絡基礎架構,並開發及引入相關應用。安源擁有該網絡九年營運權,之後由台北市政府接管。

  在技術方面,網絡主要採用寬頻的無線區域網,除了達致數據功能外,亦能配合網絡電話(VOIP)技術,提供網內語音電話服務。至於與網外互連,如當地固網、流動電訊商等,則有待解決一系列法例規管問題。

落實須硬件配合

  台北市這項目引人注目之處是,如何平衡無線區域網與流動3G電訊服務二方面營運商的利益,對內容及應用提供者的影響,對硬件供應商帶來的商機,以及市場的競爭和接受。電訊服務發牌如固網及流動網絡,屬台灣政府規管,但今次外判項目卻是由市政府層面推行,這顯然已經存在競爭的成分。

  台北市政府就此項目提供了公共設施資源的使用權,例如路燈、交通標誌、高架天橋、巴士站牌、捷運(地鐵)站、地下街、地下管溝、公有樓房頂及牆面等,以便營辦商建設網絡熱點及其他設施;另外,亦將把現有市政府的資訊及網絡服務,讓營辦商進行無線化,首階段包括文化局的「數化典藏」、市立動物園的網上版等,屬資訊提供為主,下一階段將推至交易服務,包括交通局的智慧型交通系統、生局的緊急救護服務等。

  營運商已公布的服務,包括VOIP語音、即時通訊(IM)、遙距監控,以及其他內容或視訊等;構思中新的服務,更可能包括以RFID配合無線網絡,讓家人可以追蹤小孩或老人位置,但與初期3G服務相同,網絡商都要等硬件商的配合,因為雖然接上無線區域網功能的PDA(電子手賬)現已存在,但手機廠商尚未投入設計及生產價格較低的雙模手機。

  根據預計建網時間表,將在今年底設置捷運站和地下街共四百二十部無線網絡基地台,至明年上半年達到四千零三十台,覆蓋台北市五成人口,至明年底將增至約一萬部,覆蓋台北市九成人口,估計用戶數目至八十萬人。用戶接駁上這無線區域網,將要付費,一般月費約四百元新台幣。

獨家供應好壞未知

  「台北市無線網路新都」計劃實在有點香港的「公共服務電子化」的影子,不過比香港跨前了點,從網上服務推至流動服務,政府除了提供公共服務及資料庫,更提供公共設施給獨家供應商建網,是好是壞,尚屬未知之數;相對現在香港提供無線區域網服務,主要是寬頻互聯網的接入服務的延伸,例如電訊盈科的網上行等,但服務範圍以室內如咖啡店為主,亦沒有集中應用提供。

  筆者認為,香港可以考慮如何向一家以上無線區域網絡商開設一些戶外設施,並鼓勵公共服務電子化營運商更開放地與網絡商合作,把公共服務無線化,亦可有助增加流動數據應用。

刊載於《信報》 2004年9月9日

功能組別:講多無謂,投票至係

[Alternative contribution to Vote04 blog]

功能組別:講多無謂,投票至係

阿貴都算係幾分之一嘅IT人吖,所以上星期五去咗個資訊科技界別三個候選人嘅論壇,嗰日有成百人去Poly聽,都算熱鬧㗎啦,喂,有啲功能組別,由頭到尾都冇一百個人啦!

一如所料,小圈子選舉講嘅九成都係行業問題,候選人當中只有一個有政黨背景,反而俾人追問,咁是否一個包袱。嘩!阿貴都要話聲,有冇搞錯!你估而家選商會 會長咩,你班友選立法會議員呀!議員係神聖嘅立法會入面六十個人之一,有權投票同立法嘅嘢,係有關全香港嘅事,點可以選個只顧行業私利而已嘅人入去㗎?

所以,唔怪得知有咁多三點不露,中間分界保持緘默,其實佢哋算好啦,有自知之明,唔識嘅咪唔講,唔問,早退早着算囉,嘿,但係衰在罷住個位,直情浪費資源啦!

提到政黨背景,阿貴又真係唔明,啲人做乜唔鍾意有政黨嘅人,搞得政治而又入個政黨,有乜唔妥?至少拉起票嚟,自已友都多啲啦!所以,獨立人士並非一枝獨秀,而係孤掌難鳴至真,選咗入去至知廢呀!

總之小圈子選舉怪雞啲就冇法㗎啦,今年有成十一個功能組別竟然得一人報名,哦,講掂數咪免麻煩囉,幾有效率!但係有啲界別反而有好多人參選,會計界就有九星連環,所以最後保証八死一生。

你有你話佢哋唔公平,小圈子,但係自有世外高人稱此為均衡參與,無他嘅,保証有佢啲自己友不勞而獲,有得霸住個位凉冷氣嗑眼瞓,咁咪均衡參與囉;實有佢份,仲唔夠哂均衡?

講多無謂,投票至係。如果你有份投功能組別,恭喜你,記住選個會為全港人民,不分界別地區都有承担,咁至係負責任嘅正路,因為,偉大嘅基本法寫明,國家領導人都重申,最終一定全面直選!如果你只有得投地區選票,都恭喜你,因為你嘅一票,表示你冇放棄,遲早會有真正最均衡嘅玩法,即一人一票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