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05, 2004

Internet radio and digital broadcasting

Published on August 5, 2004, this article looks at Internet radio as a forum for voices shut out by the mainstream media. Indeed, net radio is already the first manifestation of "digital broadcasting."


本港數碼廣播發展首站-網上電台
莫乃光

近期電台名嘴的封咪風波,令社會上部分人士擔心大氣電波的自由已受限制,恐怕言論空間將逐漸收窄;但筆者並不認同,因為,科技將解決這些問題。

去年底開始,港府就數碼廣播的諮詢中指出,數碼廣播能更有效利用頻譜,提供更多的電台及電視頻道、更佳的音質和視像素質,甚至更多的多媒體功能;港府表示與電台業者達成共識,數碼廣播的引入將以市場主導,不過,在香港政策語言中,「市場主導」往往就是代表沒有政策,即實現無期。事實上,在諮詢文件中,政府清楚指出數碼聲音接收器價錢較高,價錢雖然正下降至「可負擔水平」,但最便宜的都要約一千元-總之,數碼聲音廣播的可行商業模式並未成立,數碼電視廣播的技術標準、發牌方法和引進安排,也同樣仍在諮詢中。

英國BBC已訂全盤計劃

雖然香港的官方及商營電台至今仍未就數碼廣播定下藍圖,還在等價格下降和生意模式出現,在其他地方,例如英國的BBC(英國廣播公司),就已經為未來的自選式(on-demand)、可式(portable)和個人化的數碼廣播服務,定出全盤計劃。BBC正在重新訂立發展及營運目標,目標是在2006年完成創造一個全面數碼化的英國,其計劃包括:

BBC現有八條數碼電視及十四條收音頻度,再加上網站和互動電視;例如用戶今天已能透過數碼收音機、數碼電視或互聯網(www.bbc.co.uk/digitalradio)收聽數碼廣播;

超過一千人將測試一個利用寬頻傳播的互動服務,把加密內容傳送至用戶電腦;

將推出讓付費用戶下載超過一萬個圖像及三十五萬小時錄像的資料庫,包含自1934年以來的內容;

在五至六十地區推出本地化的數碼製作電視新聞;

製作在2010年前達致全面數碼化;傳送方面,數碼化也要在2012年前完成。

反觀香港,雖然電訊寬頻基建比英國好,寬頻用戶比英國多,但數碼廣播依然只聞樓梯響,未見蹤影;BBC在英國不見得有很便宜的數碼收音機,或賺大錢的生意模式,但若不投資先行一步,又怎能領先創新,創出更多大氣空間?

香港無疑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香港電台私營化與否的不明朗因素,在財政資源有限時,他們卻受到各種「一刀切」式的限制,例如網站或多媒體服務亦不可接受廣告或收費,加上商營電台不進取投資,結果數碼廣播只好等了又等。

網上電台「開咪」簡單

不過,幸好有互聯網,也有熱愛互聯網的年輕人,他們是不會「等」的一群。筆者不久之前有機會參觀了一個網絡電台的廣播,才發現原來今天提供廣播,不論在成本、器材、技術和人力等方面,相對的門檻是這麼的低和如此容易達到目的。基本上只要安裝接駁一些錄音室儀器如咪高風、混音器等,接入寬頻網絡傳上互聯網上放置在公共網絡上的串流伺服器(streaming server),一個網上電台就可「開咪」了!香港較受歡迎的網絡電台廣播,實時收聽往往有數百人之多,再加上數以千計的事後下載,現時數目好像未算多,但切勿低估其潛力和年輕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試想一下,如果今天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在大氣電波佔一席位的內容或人士,以及其他小眾興趣的內容或社區,能集中資源利用網絡電台廣播,潛力可有多大?就是以現有技術,用戶除了可用電腦上網收聽之外,亦能輕易地以眾多流行市面的GPRS或3G手機,實時或下載收聽,這豈不是每人身上的多媒體收音機?唯一問題是流動數據收費在香港暫時仍然偏高;不過較合理收費,相信指日可待。試想:名嘴網上每天開咪,網絡電台則與電訊商分賬,這會否正是業界正在尋找的流動數據「殺手應用」?

刊載於《信報》 2004年8月5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