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9, 2003

WAPI 內地標準暫緩實行中美貿易爭端得以紓緩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WAPI dispute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and the interesting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to the tuggling between the two sides. Clearly, the dispute over technical standard is not entirely about technologies or standards.


WAPI內地標準暫緩實行中美貿易爭端得以紓緩
莫乃光

4月22日,中美商貿聯委會在華盛頓宣布,中美雙方達成八項協議。不少國內外傳媒都集中在有關中國原定實施的無線加密標準(WAPI)的讓步;不過,細看之下,中美傳媒主要報道內容其實不同,整件事的發展亦令人看到中美兩國的經濟角力,已升上政治層面的趨勢,相信未來將多次重演。

兩地傳媒報道重點有異

美國傳媒對協議的報道,多數只集在中方對原定6月1日實施的WAPI無限期推遲,以及加強執行知識產權保障,這些方面都被視為美方的談判成果。另一方面,內地傳媒則高調表揚中方首席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的勝利,尤其在美國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的放寬的層面,甚至對WAPI的處理,也有更深入的分析。

以《世紀經濟報》為例,就把「緩行WAPI」及「打擊盜版」稱為「代價」,新簽署的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最終用戶訪問換函」則被當為中方獲得的重要「返券」,因為這協議表明美方將覆核其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清單上各項產品,通過行使一項名為「使用監督權」的有限定權力作監控,但亦按中方要求逐步放鬆。

這「解禁」的可能,對中國高科技發展意義重大,美商來華亦得到方便,期望把現在要「過三關」(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和商務部)才取得的出口許可證情況改善。

雖然在這事上,一些美國企業亦可受惠,但美國傳媒卻少有提及,大部分更略過不理。反而中方傳媒更已對「使用監督權」的操作作出估計,例如中方可先列出清單,美方在範圍內作選擇等可能性,對美中貿易逆差的影響,以及對那些美國行業和企業將有利。

設立標準未獲中央支持

對緩行WAPI一事上,內地傳媒亦有深入分析和評論。

《經濟時報》指出,「WAPI標準之爭猶存變數」。有一篇分析指出,中方「無限期推遲」原本在6月1日強制執行的WAPI,改由中國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與國際性標準組織,如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等共同開發,容許外國企業毋須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才可獲得WAPI認可,但這並不代表放棄WAPI,只是變通和有限度妥協。

同於《經濟時報》另一篇評論卻指出,WAPI當初上馬根本就來得很倉促,這次「收回成命」,無非傳遞出二個訊息,一是中國最高決策層認為WAPI未成氣候,這次對美國正好做個順水人情;二是在美中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之時,中方對可能引發貿易爭端的每一件事,都以較靈活的方式處理。雖然不少人以為WAPI的提出是為經濟外交製造談判籌碼,但該評論認為,這與溫家寶總理訪美時提出討論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相違背,故此,WAPI這種「試圖以政府一紙行政命令推廣一個與國際脫節的內地標準」,沒可能得到中央支持。

部分企業已作投資

評論甚至進一步估計,頒布WAPI的機構可能「水平不高」,看不清經濟政冶大環境,也沒充分考慮產業和國家利益,出了「只對一小部分利益團體有利」的政策,正屬「國家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公司化」的現象,結果政策推遲,不過是取消強制實施的體面下台說法,部分之前支持WAPI的中國企業,更投資了千萬元作開發產品,如今政策一改,損失只好「自己消化」,評論質疑為此決策官員應如何負責?這豈不是內地傳媒提倡的中國式高官問責制?

刊載於《信報》2003年4月29日

-->